2018年中美兩大世界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問題自是備受關註,全球經貿環境亦因此平添了更多不確定因素,加之去年前三季度國際油價持續高企,這令整個國際航運業面臨巨大壓力。在日益復雜嚴峻的行業大環境下,市場對於全球主要航運公司的經營表現也就投註了更多的關心。
上週五(4月26日)晚,全球主要集裝箱班輪公司中遠海控(01919-HK)發佈其今年一季度業績報告,公告顯示中遠海控在2019年的首三月實現了營收及淨利潤的顯著增長。當中其營業收入錄得350.7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6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87億元,按年同比劇增2.8倍——今年一季度中遠海控交出的成績單不可謂不討喜,但其去年全年的業績表現就沒有這麽漂亮了。
一個月前中遠海控剛剛公佈其去年的全年業績,年内實現持續經營業務收入1203.4億元,按年增長33%,但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淨利潤卻錄得53.8%的顯著跌幅,從2017年的淨賺26.6億元減少至12.3億元。
其實從主要經營數據來看,中遠海控的主營業務在去年持續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2018年,其集運業務完成貨運量(提單箱量,下同)2179.2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9%;碼頭業務全年完成總吞吐量1.2億標準箱,同比增長21%。
2018年,中遠海控的集裝箱航運及相關業務收入為1147.6億元,同比增長32.29%。當中中遠海運集運實現集裝箱航運及相關業務收入913.7億元,同比增幅5.32%;國際航線平均單箱收入871.64美元\標準箱,比2017年增長0.18%;内貿航線平均單箱收入2060.25元\標準箱,比2017年增長2.34%。隨著碼頭業務量的增長,中遠海控去年碼頭及相關業務的收入為66.34億元,同比增加54.55%。
既然集裝箱航運及碼頭兩大業務板塊都取得了不錯的收入增長,為何中遠海控去年的淨利潤還是大跌超過5成呢?答案自然是出在效益上。回顧2018年,全球經濟總體延續復蘇態勢,但增長勢頭有所放緩,加之上半年運力集中交付、油價大幅上漲和貿易摩擦升級等負面因素影響,集裝箱班輪行業整體效益較2017年明顯下滑。
就中遠海控的情況來看,去年國際油價總體大幅上漲,緻船舶燃油成本急劇上升是其整體經營效益同比顯著下滑的最主要原因。如上圖所見,2018年中遠海控兩大業務分部的成本均有明顯上升,當中集裝箱航運及相關業務成本達到1069億元,同比增33.06%;碼頭業務成本為46.7億元,增幅更大,達緻62.83%。
有意思的是,儘管去年集團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境況,但上月底2018年度業績出爐之後,中遠海控的H股股價還是走出了一波小高潮,至4月3日創逾半年新高收盤報3.93港元。以3月29日收市價3.26港元計,短短三個交易日中遠海控股價累計漲幅達到20.55%。
在當前資本市場反應正面的背後,是中遠海控走過近十年坎坷路程,幾經虧損併終在這兩年恢復持續盈利所釋放的積極信號。
2005年6月30日於港交所主板上市的中遠海控,彼時仍名為「中國遠洋」,是特大型國有企業中遠係下的一員,業務範疇包括向全球供應廣泛的集裝箱航運、幹散貨航運、集裝箱碼頭、集裝箱租賃以及物流業務等。
作為一家全球性航運公司,上市後的中國遠洋業績深受全球經濟、貿易環境、國際航運市場及國際油價以及燃油消耗情況等多方因素的影響,表現頗為震蕩。
2009年中國遠洋在上市後首次錄得業績虧損,全年巨虧74.68億元;儘管在2010年就火速扭虧,但未能阻止「困難時期」的到來——受製於國際航運業供需失衡局面,航運市場持續低迷,中國遠洋在2011年及2012年均錄得重大虧損;2013-2015年雖然賬面扭虧,但未改全球集裝箱運輸需求增長緩慢、運力供給過剩的狀況,集團業績不甚理想,至2016年期末,中遠海控再次錄得逾99億元的超大額虧損。
如上圖所見,在2009年首次轉虧以來,近十年間中國遠洋共四度錄得業績虧損,且虧損數額均相對巨大。僅從其上市以來至今的盈利表現便知這一路有多坎坷不易。
2015年底中國遠洋開始籌謀重組,併於2016年3月正式啓動係列重組計劃,而後中遠海運成為其控股股東。2016年11月中國遠洋正式更名為中遠海控,業務涵蓋集裝箱航運;幹散貨航運;集裝箱碼頭;集裝箱租賃、管理、銷售及包括投資控股、管理服務以及融資在内的其他業務。
儘管2016年集團賬面仍錄得99.1億元的虧損,但其持續經營收入也增加了26.63%,且自營船隊規模大幅增長。而自2016年正式開啓的重組事項也為數次陷入巨額虧損的中遠海控提供了一個「自我救贖」的絕佳契機。
2017年7月9日,中遠海控公告聯合上港集團(600018-CN)以每股78.67港元溢價向東方海外(00316-HK)全體股東發出附先決條件的自願性全面現金收購要約,涉資492億港元。2018年7月,中遠海控完成對東方海外的收購,成為後者新任控股股東,在將同樣具全球規模的綜合貨櫃運輸、物流及碼頭運營商東方海外收歸麾下之後,中遠海控也實現了船隊規模的跨越式發展,集團運力排名躍居行業第三,成功躋身全球第一梯隊。
截至2018年底,中遠海控經營的集裝箱船隊規模達477艘、276萬標準箱,併持有訂單運力近18萬標準箱。東方海外收購事項收購有效整合了中遠海控所屬的中遠海運集運和東方海外全資附屬東方海外貨櫃的全球化網絡優勢,可充分發揮雙方的協同效應,有利於中遠海控為其客戶提供更豐富的產品選擇及更好的服務體驗。
2017年中遠海控強勢扭虧,年内錄得營業額903.99億元,按年增長29.45%,一舉扭轉上年巨虧的局勢淨賺26.6億元。考慮過去十年來中遠海控的數次虧損經歷,2018年其能夠保持正面盈利已經體現了近三年集團大刀闊斧改革重組的效果。
其實從中遠海控上市以來的營業收入這組更為直觀的數據來看,經過三年的改革重組,其已經基本上走出了過往的困局。2018年中遠海控營業額達到1203.4億元,同比增長33%,這也是其自2008年之後近十年創下的最好營收數據,而未來有望再攀高峰。
走過十年坎坷路程通過改革完成「自救」的中遠海控,在成功闖進行業全球第一梯隊之後也開始迸發出更為飽滿的精神與銳氣,亦因此成為新一屆【hth登录入口网页100強】評選榜單的有力競爭者。
2018年度【hth登录入口网页100強】評選活動目前正火熱進行中,中遠海控能否成功闖進2018年度的hth登录入口网页百強名列?期待將於2019年5月24日(星期五)在深圳中洲萬豪酒店舉行的【hth登录入口网页100強】頒獎典禮為我們揭曉答案。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