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一體化壓鑄再迎政策利好,相關公司業績喜人!
原創

日期:2023年4月18日 上午9:34作者:飛魚編輯:effie

消停了一段時間的一體化壓鑄賽道再度獲得政策加碼。

4月14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佈《關於推動鑄造和鍛壓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到2025年一體化壓鑄成形等先進工藝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

汽車一體化壓鑄的概念,起初是由特斯拉「帶火」的。2020年9月22日,馬斯克宣佈Model Y將採用一體式壓鑄後地板總成,該技術使得零部件數量驟減,並且大幅減少了機器人的使用,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導致該款Model Y發佈時整體成本下降超40%。同時,一體化壓鑄使得車身重量也明顯降低,新能源汽車的輕量化成為趨勢,這也符合全球雙碳所倡導的節能減排的大趨勢。

百餘年汽車工業史上,曾經出現過三次生產方式的變革。福特的流水線生產,豐田的精益生產,再到大眾的平台化模塊化生產,本輪一體化壓鑄算是第四次變革,馬斯克曾自豪宣稱特斯拉為「汽車行業中最懂制造」的企業。

在特斯拉的標桿效應下,更重要的是,在降本增效的誘惑驅動下,很多新能源汽車生產商紛紛跟進效仿特斯拉,國内新勢力蔚來、小鵬和高合,以及海外主機廠大眾、奔馳和沃爾沃均入局一體化壓鑄賽道,行業迎高速成長期,滲透率快速上升。

國聯證券研報表示,一體化壓鑄符合汽車輕量化趨勢,可以實現生產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三重降本。預計2025年國内一體化壓鑄零部件市場空間將達到348.4億元,2021-2025年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30.9%,市場空間廣闊。

2023年開年以來,汽車市場上演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價格戰」,燃油車降價擠兌市場,新能源車自然也沒閑著,特斯拉對旗下Model 3和Model Y進行了多次降價,業内人士認為,特斯拉能屢屢降價,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價格屠夫,得益於其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而這背後,自然少不了一體化壓鑄技術的貢獻。同樣,其他新能源車企降本訴求強烈,主機廠通過一體化壓鑄降本將成為必然趨勢。

在此背景下,相關生產商業績迎來增長期,筆者根據wind選取一體化壓鑄板塊中已公佈年報的14家公司,2022年,共12家公司營收實現正增長,有5家公司增長幅度超過30%,其中,銘利達(301268.SZ)去年營收大幅增長75.16%,公司表示已全面進入國内主要的新能源汽車廠商供應鏈,如比亞迪、寧德時代、北汽、吉利等。

一體化壓鑄再迎政策利好,相關公司業績喜人!

利潤方面,14家公司均錄得盈利,有8家公司去年歸母淨利潤實現同比正增長,佔比接近6成。其中,銘利達、愛柯迪、旭升集團、拓普集團、廣東鴻圖等5家公司2022年歸母淨利潤增長超過50%,從幾家公司的股價表現看,去年都曾有過一波強勢的上漲行情,這也體現出資本市場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目前來看,一體化壓鑄賽道景氣度依舊,政策吹風不斷。方正證券分析認為一體化壓鑄處於探索期和成長期的拐點處,未來將進入飛速增長的發展階段。浙商證券預測未來一體壓鑄工藝有望在新能源車中達到50%-70%的滲透率。信達證券甚至直言未及時佈局一體化壓鑄的技術的廠商長期或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是否真如券商預測一般樂觀,不得而知。關於一體化壓鑄也不乏質疑的聲音。2022年年初,一輛Model Y不慎撞牆,後車身受損嚴重,經評估後維修費用竟然高達20萬元,而該車購買時不過28萬,之所以維修成本如此高昂,是因為需要「一體化更換或維修」,而不能做局部處理。

在此背景之下,特斯拉的維修經濟性令消費者顧慮,相關廠商對該技術有一定擔憂,畢竟,任何技術的滲透都並非一蹴而就,未來如何發展,且拭目以待。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4月14日
業績超預期,北方華創掀起設備概念股漲停潮!行業前景如何?
4月14日
燕京啤酒一季度淨利漲超70倍,股價竟高開低走!
4月14日
三大指數聯袂反彈,半導體卷土重來!
4月13日
全面擁抱AIGC,藍色光標股價一度漲超18%!
4月13日
三大指數調整,半導體、通信成為重災區!
4月12日
大漲超2倍,上海電影成妖股了?
4月12日
特斯拉攪局儲能升溫,工商業儲能成黃金賽道?
4月12日
年内第三次漲價已開啓 ,瘋狂的鈦白粉又回來了?
4月11日
一則聲明!這家公司連吃兩個跌停板
4月11日
A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這個概念板塊卻迎來大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