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微信,一个QQ,占内存一个比一个大,耗能一个比一个高,腾讯当下不得不踏上依靠新能源之路,铆钉可再生能源这张牌,以顺应时代之脉搏。
2022年2月24日,腾讯发布《腾讯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宣布开启“净零行动”,腾讯承诺: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面碳中和;同时,不晚于2030年,实现100%绿色电力。
绿色电力无疑是当下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即使是对于腾讯这样的土豪大厂,也得垂涎三尺。
02腾讯的“新能源”之路
腾讯的碳排放确实是一大隐患。自身运营产生的排放可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腾讯发布的《腾讯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显示,2021年其自身运营和供应链的碳排放为511.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由于外购电力导致的间接排放在腾讯运营排放中占有绝对比重。
比如,眼下腾讯自身运营的数据中心及办公楼购电、购热等产生的间接排放,约为234.9万吨,约占45.9%,而腾讯供应链上的间接排放量则更高,约为274.3万吨,约占53.7%,主要为资本货物(如基建建材、数据中心设备)、租赁资产(如租赁的数据中心用电)及员工差旅等;
腾讯自身运营所产生的直接排放比如班车、柴油发电等,排放量为1.9万吨,约占0.4%。
在报告中,腾讯表示,其碳中和行动会遵循“减排和绿色电力优先、抵消为辅”的原则,从节能管理、创新节能技术、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推进可再生能源采购和探索碳汇领域的新方法等多方面来实现。
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动作值得关注,腾讯计划未来建设储能电站,开发集中式新能源电站,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并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采购,参与绿电市场化交易,大有借碳中和全面进军新能源领域之意图。
2022年度腾讯已签订5亿千瓦时绿色电力采购合同,锁定了6个风电光伏项目的年度部分发电量。这是公司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采购,积极参与绿电市场化交易取得的阶段性重要成果。
腾讯表示要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部署数据中心屋顶光伏,探索新能源微网技术,建设储能电站,搭载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腾讯规划在清远清新园区、上海青浦园区接入储能电站,使数据中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电力负荷,而是可调用、可调节的功率节点,以增强数据中心的负荷弹性。
腾讯已建和在建的数据中心园区分布式新能源项目超80兆瓦,预计建成后年发电量超8000万千瓦时,未来将持续增加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以有效降低数据中心用能成本。
为了确保清洁能源的稳定供应,在采购绿色电力的同时,腾讯也在探索集中式新能源电站的开发,促进可再生能源上网提升负载柔性并匹配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一方面,考虑到绿电市场化交易在全国不同区域的发展阶段不尽相同,腾讯希望通过项目开发的方式保障自身绿色电力的稳定供应;
另一方面,希望通过优先开发“就近性”好的集中式风、光电站,确保其自身可再生能源项目的“额外性”,为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带来增量。
而且,在关注陆上、海上风光项目的同时,腾讯也在持续关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类项目,探索能源互联网管理平台和新能源为基础的新型电力系统耦合技术,促进新能源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在此之前,腾讯在双碳领域就已经跃跃欲试。比如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马化腾就提交了《关于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我国科技企业实现碳中和的建议》的议案,针对互联网科技企业面临的碳中和挑战,提出了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完善绿电采购途经等建议。
腾讯碳中和实验室对外界表示,“腾讯与传统工业企业的区别在于碳减排压力对于自身业务的影响程度。传统工业企业碳减排压力特别大,对它来说这是一个生存问题,例如一个火电企业如果无法实现减排就只能关停。但是腾讯在减排这方面着重的是未来,腾讯未来可能还会孵化低碳技术,探索数字碳中和应用,传统行业是不得不做,我们是特别想做”。
互联网行业虽然自身排放并不多,不像煤炭石油行业那种高耗能行业,但它可以通过提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为其他的用户服务,促进其他行业的减排,基于此,这对腾讯来说又是一门生意。
数字化是腾讯助力实体产业低碳转型中的一大优势。
在未来的碳中和转型之路上,腾讯认为数字化必将发挥更大的价值。例如,在未来的能源系统中,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天然带有随机、间歇和不稳定的固有特性,微网、储能等领域也发展迅猛,因此,构建柔性可控的能源系统、更智能的能源消纳等方向上,数字化都可以贡献独有的价值。
比如,腾讯与港华能源共同打造了零碳园区智慧能源平台,助力用能、供能企业实现碳排放一目了然、碳管理精准高效;
腾讯的智慧建筑管理平台(微瓴)可助力国电投总部建设屋顶光伏、地面光伏、BIPV幕墙光伏、微风风机等一体化的交流微电网,连接24个子系统,4388个物联网设备点位和传感设备,实现设备的数据全息感知,对发电、储、用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管理。
02“碳中和”在互联网圈发酵
眼下“碳中和”已经由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蔓延至互联网圈。在BAT三巨头中,腾讯第一个从集团层面提出实现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面碳中和,不过其以社交、游戏等线上服务为主的业务构成,使其减排压力相比阿里巴巴集团、京东等也明显更小。
阿里首次提出了“范围3+”的概念,表示将在2030年前实现以下目标:
范围一(化石燃料燃烧所导致的直接排放以及逸散排放)碳中和;
范围二(电力和热力等外购能源所导致的间接排放)碳中和;
范围三(价值链上的相关间接排放,包括上游和下游排放)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减半;
同时,阿里云业务将在2030年前同时实现范围1、2及3碳中和,阿里巴巴生态体系于2035年前较2020年减碳15亿吨。
百度积极拥抱碳中和的态度最为明显,几乎把整个身家投身到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领域,并且在2021年6月正式公布了在2030年实现集团运营层面的碳中和目标,只是对于范围三尚未作出明确承诺。
京东则在2020年末就提出了“京东物流2030年实现范围1到3绝对减排50%,100%可再生能源”的目标,但京东暂未在集团层面作出碳中和指标方面的具体承诺。
根据2021年4月发布的《绿色云端2021》报告,开始使用和采购可再生能源的企业数量从8家上升至13家,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开始通过自建分布式项目、绿证交易、市场化采购和可再生能源电站投资等方式使用可再生能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表示,“互联网行业虽然自身排放并不多,不像煤炭石油行业那种高耗能行业,但它可以通过提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为其他的用户服务,促进其他行业的减排,互联网行业的信息技术和平台服务在促进减排方面有很多的应用场景,例如基于大数据的消费数据分析,城市碳管理云平台等;互联网用户覆盖面非常广,例如微信有超过10亿的活跃用户,像支付宝的蚂蚁森林、腾讯开发的碳碳岛,在提升公众环境意识和改变生活方式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相比国内,国外的互联网大厂的碳中和步伐进度则比较超前,比如五大科技公司(Google、苹果、亚马逊、微软、Facebook)的碳排放量仅占全球碳排放量的0.3%。
谷歌在2007年就已经实现了碳中和,并且在2019年9月实现了对谷歌创立以来所有的碳足迹的补偿。
苹果在2021年10月宣布了其在全球的公司已经实现碳中和,并且到2030年在供应链和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实现100%碳中和。
微软表示到2030年将实现碳负排放,到2050年微软还将从大气环境中消除部分碳排放,总量为自1975年公司成立以来的碳排放量总和。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m.iteamtexas.com/)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