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細分賽道眾多,除了熟知的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之外,比如還有鮮為人知的導電劑。
雖然在整個鋰電的成本結構中佔比不高,且被外界戴上「輔助材料」的帽子,但導電劑確實是鋰電池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增加活性物質之間的導電接觸,提升鋰電池中電子在電極中的傳輸速率,從而滿足用戶對鋰電池快速充電、循環壽命長等使用要求。
相比於傳統導電劑,碳納米管導電漿料能夠更好地提升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其近幾年逐漸成為動力電池廠商的首選。
鋰電池導電劑龍頭天奈科技(688116.SH)主要從事納米級碳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碳納米管粉體、碳納米管導電漿料以及碳納米管導電母粒,主要應用於鋰電池、導電塑料等領域,並最終應用在新能源汽車、3C產品、儲能電池等產品中,目前,天奈科技擁有完整的第一代到第六代產品技術儲備,在管徑、長度以及純度等方面,其產品性能已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天奈科技深耕碳納米管 15 年,目前已大規模量產第一至第三代多壁碳納米管,同時具備量產單壁碳納米管能力,產品性能與競爭對手形成顯著技術代差,第三代產品全球競爭對手只有 LG,新一代單壁碳納米管全球競爭對手僅有俄羅斯 OCSiAL,產品溢價優勢明顯,毛利率維持在 35%左右。
目前客戶包括 CATL、比亞迪、ATL 等頭部鋰電池企業,與特斯拉配套的美國内華達廠正在積極推進建設階段。
天奈科技所在的主賽道鋰電池領域持續高景氣,這一點毋庸置疑,但不可忽略的是,公司同時開拓非鋰電新領域應用,市場空間廣闊,已經自研出碳納米管導電母粒,將碳管應用場景拓展到導電塑料領域,目前已和全球知名化工公司 SABIC 完成前期樣品測試,正在推進後續量產準備工作。在芯片製造領域,公司與美國 Nantero 公司展開合作,高純碳納米管產品已經開始送樣測試。
2022年2月24日,天奈科技發佈2021年度業績快報公告顯示——
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65億元,同比增長189.13%;
歸母淨利潤2.99億元,同比增長178.56%;
扣非後的歸母淨利潤2.66億元,同比增長247.65%;
基本每股收益1.29元,同比增長180.43%;
總資產為26.81億元,比本報告期初增長42.53%。
業績大增的驅動力在於主營產品碳納米管導電漿料需求快速增長。
業績快報喜人,導致其在股價略微上揚,2022年2月25日,天奈科技報收於151.11元,市值350.92億。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收盤,天奈科技報收於149.29元,較2020年末的61.95元上漲140.97%,2021年8月26日股價最高見184.00元,為歷史巅峰值,最高點相較於年初最大漲幅達到197%。
01可轉債順利落地
為了積極擴產搶佔市場,天奈科技在2021年1月抛出一項定增計劃,擬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債總額不超過 8.3 億元,資金投向主要為碳基導電材料復合產品生產項目,其總投資額約 10 億元,擬投入募集資金 8.3 億元。
本次可轉債按照面值發行,每張面值約 100 元;發行期限為 6 年,自 2022 年 1 月 27 日至 2028 年 1 月 26 日,其中 2022-2028年票面利率分别為:0.30%、0.50%、1.00%、1.50%、1.80%、2.00%。本次發行可轉債初始轉股價格為 153.67 元/股。
2022年2月24日,天奈科技發佈公告稱,經中國證監會同意註冊,公司於2022年1月27日向不特定對象發行了830萬張可轉換公司債券,每張面值100元,發行總額8.3億元。經上海證券交易所自律監管決定書文同意,公司8.3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將於2022年3月1日起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債券簡稱「天奈轉債」,債券代碼「118005」。
可轉債項目將用於新增 5 萬噸漿料、5000 噸導電母粒及 3000 噸碳管純化產能。項目擬以常州天奈為實施主體,分兩期建設,一期建成年產20000 噸導電漿料、2000 噸導電母粒及 1500 噸碳管純化;
二期建成年產 30000 噸導電漿料,3000 噸導電母粒及 1500 噸碳管純化產能。
項目總建設週期 58 個月,自2021 年3 月至 2025 年12月,其中前期準備10個月,建設工期 48 個月(一期建設24個月、二期建設24個月);其中一期產能預計2023年6月交付使用,二期產能預計2025年6月交付使用。
本次新增 5 萬噸碳管漿料均為高附加值產能,預計二代、三代、新一代(單/雙壁管)碳管漿料產能分别為 3 萬噸、1.5 萬噸、5000 噸。
券商預計,未來本項目達產後預計新增主營收入 23.25 億元,新增歸母淨利 3.2 億元。
除本次可轉債項目外,還有兩個新增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1)IPO 項目規劃建設 6,000 噸碳納米管+18,000 萬噸導電漿料(第一代和第二代)+2,000 噸導電母粒+300 噸納米碳材+900 噸副產物氫產能,預計 2023 年投產;
(2)美國天奈項目規劃建設年產 8,000 噸的導電漿料產能,擬於2023 年投產。
天奈科技現有漿料產能 3 萬噸/年,至 2025 年合計建成 8000 噸 CNT 粉體+10.6 萬噸導電漿料+7000 噸導電母粒產能,於 2023 年起密集投產。
02行業前景&公司前景
這個碳納米導電漿料到底在鋰電池中扮演怎樣的角色,行業景氣度如何,這關乎著天奈科技的前景。
2021年12月9日,有投資者在投資平台詢問了關於碳納米導電漿料發展前景的若幹問題,具體如下:
其一,在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電池中,哪種類型鋰電池更需要應用碳納米導電漿料?碳納米導電漿料是否也在磷酸鐵鋰電池中大規模應用?
其二,比亞迪刀片電池都是採用碳納米導電漿料作為導電劑?
其三,鈉電池是否也會應用碳納米導電漿料?
其四,固態電池是否也會應用碳納米導電漿料?
天奈科技一口氣的表示,凡是需要高性能導電材料的地方,碳納米管導電劑均大有可為,這下讓詢問者吃下定心丸。
根據高工鋰電數據,碳納米管在動力鋰電池行業的滲透率預計在2023年達到82%,無論是動力電池内部發生怎樣的劇變,磷酸鐵鋰電池與三元鋰電池未來孰將成為主流,還是二者長期共存,這對導電劑的影響並不大,因為二者都得用到導電劑。研究機構預計2025年碳納米管需求量達到74萬噸,行業的景氣度毋庸置疑。
技術門檻方面,天奈科技經過近五年的時間開發並掌握「納米聚團流化床宏量制備碳納米管」的產業化技術,徹底解決了碳納米管連續化宏量制備生產的世界性難題。
身處這樣的熱門賽道加之自己的獨門秘籍可作為護城河,當然少不了引來資本的圍觀,2021整個年度,天奈科技獲得了博時基金、華夏財富、景順長城等200多家投資機構及相關人員的調研。隱藏在小角落里的細分賽道龍頭終於浮出水面,為人們所熟知。
2020年公天奈科技出貨1.5萬噸,市佔率超30%;2021上半年,公司的碳納米管導電漿料出貨量達1.31萬噸,同比增長157.2%。
天奈科技已經緊鑼密鼓的相繼在國内外鋪開生產線,撸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
其一,在鎮江擬投資4.億元,可達產能:年產300 噸納米碳材與2000 噸導電母粒、8000 噸導電漿料;
其二,在鎮江新區擬投資6.36億元,可達產能:年產 6000 噸碳納米管及年產10000 噸導電漿料;
其三,在常州市擬投資10億元,可達產能:年產 50000 噸導電漿料、5000 噸導電塑料母粒以及新增 3000 噸/年碳管純化加工能力;
其四,在美國擬投資0.5億美元,可達產能:年產 8000 噸碳納米管導電漿料。
綜上所述全部投產後產能為:年產8000 噸碳納米管、300 噸納米碳材、106000 噸導電漿料、7000 噸導電母粒。這些產能都會隨著定增籌集的資金逐個去落地。
不難推理,隨著新增產能釋放,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提升,天奈科技的出貨規模、盈利空間將進一步擴大。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