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鈦白粉行業,漲價是2021年發展關鍵詞。
鈦白粉(金紅石型)的價格從2020年低點的每噸1.2萬元左右,漲到最新1.96萬元,目前處於高位運行。
這個漲價趨勢或將延續。
近日包括中核鈦白在内的10餘家鈦白粉企業發函稱,2022年1月1日起上調鈦白粉價格,此次國内市場價格上調1000元/噸,國際市場價格上調150美元/噸。
鈦白粉銷售價格上漲極大提升行業公司的盈利能力,Wind數據顯示,包括中核鈦白在内的10家鈦白粉概念股今年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均實現大幅增長,行業企業賺得盤滿缽滿。
漲價是主旋律
鈦白粉化學名稱為二氧化鈦,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白色顔料,約佔全部白色顔料使用量的80%。
顔料是鈦白粉的第一大應用領域,2020年有約61%用於塗料、塑料、造紙、油墨、化纖、橡膠等領域,終端產品應用於房地產、汽車工業、裝飾紙等高速發展的行業。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鈦白粉的消費已經拓展到新能源、高端裝備、環保、醫用等領域,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非顔料級鈦白粉主要用於電焊條、搪瓷和冶金工業等。
顔料級鈦白粉按晶體形態可分為銳鈦型(A型)和金紅石型(R型)兩種,其中金紅石型鈦白粉光化學穩定性和光澤均好於銳鈦型鈦白粉,是白色顔料中最好的品種,具有更大的實用價值。
中國鈦白粉工業總體規模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2020年中國鈦白產量大約在348萬噸左右,較2019年的318萬噸同比增加30萬噸,增幅為9.43%。
從經濟體量上來說鈦白粉產業屬於小眾行業,但鈦白粉又是國民經濟中涉及方方面面的多用途產品,其市場景氣度和發展態勢與經濟大環境息息相關,成為了反映國民經濟好壞的「晴雨表」。
疫情復蘇以來,國内外鈦白粉需求旺盛,出口大增。2021年1-6月國内鈦白產量大約為191萬噸,同比增長18.58%,產量較上一年度同期增長約30萬噸。持續旺盛的出口需求導致國内庫存持續下行,市場供不應求。
與此同時,伴隨著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鈦白粉原料端鈦精礦和硫酸價格一路高升,鈦白粉身價也扶搖直上,每噸鈦白粉的價格從2020年7月約1.2萬元左右上升到當下近2萬元。
伴隨著鈦白粉價格上漲,2021年鈦白粉企業漲價函紛至沓來。5月,科慕發佈鈦白粉漲價函通知稱,自2021年7月1日起,公司在大中華區採購的所有規格的鈦白粉將增加200美元/噸;國内龍蟒佰利、鈦都化工、濟南裕興化工也紛紛發佈鈦白粉調價函,鈦白粉開啓漲價模式。
產品漲價對鈦白粉企業自然是利好,作為製造用塗料必須品,鈦白粉需求旺盛,產能全開,讓行業企業賺得盆滿缽滿。
淨利潤大翻身
12月28日,中核鈦白發佈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1.88億元~14.26億元,同比增長150%~200%;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5785元~0.6942元。
公司公告業績變動主要原因是,今年前三季度金紅石型鈦白粉市場處於景氣週期,產品供不應求,銷售價格同比有較大增長。
中核鈦白是最早從國外引進全套金紅石型鈦白粉生產技術的企業,主營產品均為金紅石型鈦白粉,2021年上半年該產品銷售收入佔公司報告期内總銷售收入的99%以上。目前公司年產量已達33萬噸粗品、40萬噸成品規模。
與中核鈦白一樣,行業大多數公司盈利取得大幅提升。雖然行業公司目前大都未公佈2021全年業績預告,但就前三季度業績對比看,除寶鈦股份外,行業公司毛利率均同比實現正增長。其中,安寧股份、龍佰集團、中核鈦白的毛利率在可比公司中保持優勢地位,分别取得79%、42.61%、37.88%。
伴隨盈利能力提升,Wind顯示鈦白粉10家概念公司淨利潤全面實現正增長,其中天原股份歸母淨利潤漲幅高達30倍,金浦鈦業、攀鋼釩鈦則分别取得393.83%、311.49%漲幅。
轉型:劍指磷酸鐵鋰
在鋰電當家、新能源大火的2021年,鈦白粉企業也迎來歷史性的機遇,用生產鈦白粉的廢酸、硫酸亞鐵等廢料可以順便加工磷酸鐵鋰,得來全不費工夫。鈦白粉行業企業紛紛轉型。
2021年2月,中核鈦白擬通過全資子公司甘肅東方鈦業投資建設水溶性磷酸一铵(水溶肥)資源循環項目及年產50萬噸磷酸鐵鋰項目,兩個投資項目均以鈦白粉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即廢硫酸、硫酸亞鐵等)為基礎實施循環生產。
其中,「水溶性磷酸一铵(水溶肥)資源循環項目」為「廢酸循環」部分,可以消納鈦白粉生產過程中的廢硫酸和酸性廢水,以及工業園區内的液氨;
「年產50萬噸磷酸鐵鋰項目」為「亞鐵循環」部分,即前述「廢酸循環」的產品水溶性磷酸一铵與鈦白粉生產過程中的硫酸亞鐵反應生產磷酸鐵,再利用磷酸鐵、碳酸鋰和有機碳源經過混合粗磨、細磨、噴霧幹燥、燒結、粉碎等工藝而得到磷酸鐵鋰。
50萬噸磷酸鐵鋰項目擬投資金額超百億元,分三期投資建設。其中,一期項目實現年產10萬噸磷酸鐵鋰,計劃於2023年6月前建成;二期項目設計產能為年產20萬噸磷酸鐵鋰;三期項目設計產能為年產 20萬噸,二期、三期項目的建設將根據係列投資項目的建設情況、產品市場容量及需求情況審慎推進。
除中核鈦白,龍蟒佰利、安鈉達等均已經涉足磷酸鐵的生產。
磷酸鐵鋰作為新能源主要動力之一,被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領域,其性質穩定較為安全,隨著新能源汽車普及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鈦白粉企業轉型新能源無疑是既環保又能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前景規劃。不過從投資週期看,從項目上馬到落地生產需要三年多,時間較長。
據證券時報採訪擁有近二十年電池材料從業經驗的磷酸鹽正極材料資深專家李積剛觀點,鈦白粉企業生產磷酸鐵鋰能否持續盈利,取決於兩點,一是有沒有核心技術,團隊是不是行業資深人士,真正能把一體化的生產做出來。如果技術達標,運用碳酸鋰和磷酸鐵合成就能生成磷酸鐵鋰,那成本就有大幅下降空間。二是生產的廠區一定要靠近礦區,同時也要關注用電成本,只要物流、用電的成本都低,優勢就更加凸顯。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