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1年,全球範圍内的原材料價格大漲已司空見慣,如煤炭、天然氣、矽料、飼料等,各大原材料生產商盈利頗豐。
而維生素市場,特别是維生素E,去年以來在供需偏緊的背景下強勢雄起,迎來了強景氣週期。各大生產商業績大幅提升,但在資本市場明顯未引起關注。
根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數據,維生素E價格自去年2月起就開啓了上攻趨勢,國產平均單價由50元/千克左右飙升至高點77元/千克,隨後出現一波震蕩下行走勢。
而進入2021年,維生素E價格又迎來一波漲價高峰,此番漲價潮時間更長,價格也不斷刷新近幾年新高。截至11月8日,維生素E國產平均單價達到了92.5元/KG,較年初飙升近50%,較去年2月初上漲超90%,達到近5年來價格的高位。
各大維生素E生產企業均調高了產品報價,兩大龍頭新和成(002001.SZ)和浙江醫藥(600216.SH)近期分别將維生素E報價調升至98元/KG和108元/KG的歷史高位。在三季度,浙江醫藥的維生素E產品均價為78.83元/kg,同比增長21.0%。
由於該兩家公司維生素E銷量佔比大,使市場其他生產商也紛紛跟風提價,整個市場價格行業依然堅挺,相關企業也因此收獲了靓麗的成績單。
在13只wind維生素概念股中,大部分企業今年前三季度營收淨利雙雙大幅上升。其中浙江醫藥三季報淨利同比增長近21%,新和成淨利同比增長近15%。但維生素概念股整體上股價表現較為平淡,市場交投並不活躍。
應用廣泛,技術壁壘較高
維生素E,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劑之一。
作為人體和動物不可或缺的微量有機物,維生素E有三大作用:增強免疫能力、調節身體代謝,以及提高生物的繁殖能力,因此又被稱為「生育酚」。
但是,動物和人體一般無法自行合成維生素E,或者是合成量不足,需要從外界獲取,這就形成了龐大的市場需求。維生素E的消費需求主要在三個領域,分别是飼料添加劑、醫藥和化妝品以及食品飲料。飼料添加劑是維生素E銷量最大的領域,以生豬為主的養殖牲畜和畜禽,這些動物的「夥食」有機物含量不佳,不能像人類一樣能從肉類和果蔬中獲取足夠量的維生素E,因此飼料中需要添加含有維生素E的添加劑。數據顯示,飼料中維生素E的消費量佔比接近70%,遠高於醫藥和食品添加劑及化妝品的需求。
在醫藥和化妝品應用方面,維生素E是保健品的重要原料,成為歐美國家中老年風行的防病保健延年益壽的補充劑,我國保健品和藥品需求的增長也拉動了維生素E的銷量。同時,維生素E是天然的美容品,能防皺、鎖水、祛斑美白、護膚護發,常常應用於面霜、面膜、乳液等化妝品中。
而維生素E的生產原料主要是植物油脂,比如芝麻油、核桃油、豆油、菜籽油、小麥胚芽油等,生產過程較為復雜且步驟較多,因此有一定的技術壁壘,這也使我國維生素E市場的競爭格局較為集中。
從全球供給量看,根據博亞和訊資料,2019年浙江醫藥市佔率名列第一,佔比為22.37%,其次是新和成(21.05%)、帝斯曼(18.43%)及巴斯夫(15.79%)。
需求端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
由於飼料是維生素E主要的需求領域,因此飼料市場的需求量對維生素E銷量有較大影響,飼料供給端的變化成為維生素E價格波動和銷量變化的首要因素。
根據農業部數據,自2020年以來,我國生豬和母豬存欄數量不斷上升,突破了近6年的高位。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豬肉產量增長38%,生豬出欄達到49193萬頭,同比增長35.9%;生豬存欄43764萬頭,同比增長18.2%。
生豬和母豬的產能不斷恢復,刺激了我國豬飼料產量的同步增長,同時也帶動了我國飼料市場產能的提升。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工業飼料總產量達2.18億噸,同比增長16.9%。全國畜牧總站站長、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崇禮今年9月表示,今年以來生豬生產加快恢復,水產和反刍動物養殖持續增長,帶動飼料生產和消費量較快增長。他預計,全年飼料總產量將超過近年的較好增長水平,全國飼料糧用量預計將超過2億噸,總產值破萬億。
但另一方面,在終端市場需求處於旺季的同時,國内維生素行業企業產能受限、供貨不足,導致市場供需出現緊缺。其中,來自荷蘭的帝斯曼和德國的巴斯夫分别受原料甲醇鈉供應以及火災的影響,產能增長受限。
而國内的浙江醫藥和新和成等龍頭企業目前沒有產能擴張動作,下半年還進行了工廠檢修,進而加劇了維生素E供需的緊張局面。從今年半年報看,這兩家企業未披露各產品的產量和銷量數據,不過都有提到維生素E產品銷量增加。
然而,行業關於維生素E產能擴張的動作並不多,浙江醫藥和新和成當前均沒有維生素E產能擴張的行動,意味著維生素E市場將持續維持供應緊張局面,市場價格也難有回落的驅動力。這對於維生素E生產商來說,量雖然不增加,但價漲上去了,利潤依然十分可觀。
當前,浙江醫藥和新和成的維生素E產能均為4萬噸/年,10年間產能翻了約2倍,產能擴張相當迅速,而今年的產能擴張明顯相對比較「佛係」。
機構投資者「期待與分歧」同在?
在維生素E市場景氣度高漲的下半年,以浙江醫藥和新和成為主的行業上市公司獲得多只基金的青睐,但同時亦遭到一些投資機構的頻頻減持。
根據Wind數據,今年三季報,浙江醫藥共計新進了5只基金,包括中國銀行華安文體健康主題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工商銀行華安逆向策略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一五零六一組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前「寧波敢死隊」操盤手、東方財富特邀講師、中國全新十大牛散之一的章志堅自2020年入股浙江醫藥以來頻頻增持後者,今年更是多次增持股份,累計增持超過3100萬股,最新持股數為3.7186%,一躍成為浙江醫藥第三大股東。
不過,浙江醫藥近半年來亦被幾家投資機構股東減持。8月份被花旗銀行減持了約144萬股,後者持股比例由0.34%降至0.2%。而自6月以來,渣打銀行減持公司超過458萬股,持股比例由0.52%降至0.1%;匯豐銀行減持169萬股,持股比例由0.15%降至0.09%。
新和成方面,全國社保基金112組合今年前三季增持了公司1750萬股,持股比例升至1.01%;知名私募大佬裘國根係的重陽集團以及其旗下的重陽戰略啓舟基金「潛入」新和成,進入新和成前十大股東。
同時,新和成與浙江醫藥一樣,也被一些機構投資者大幅減倉。Wind數據顯示,自7月以來,匯豐銀行減持新和成410萬股;花旗銀行和摩根士丹利8月以來則分别減持公司219萬股和590萬股,持股比例均有所下滑。
為何維生素E市場兩大龍頭企業獲得眾多基金伸來橄榄枝,卻被投行機構頻頻減持?
從基本面看,該兩大龍頭企業業務進展良好,受益於行業高景氣度。對於「求穩」的基金來說,在行業漲價潮和供需偏緊背景下,行業價值或者值得跟進。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