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原材料价格大涨已司空见惯,如煤炭、天然气、硅料、饲料等,各大原材料生产商盈利颇丰。
而维生素市场,特别是维生素E,去年以来在供需偏紧的背景下强势雄起,迎来了强景气周期。各大生产商业绩大幅提升,但在资本市场明显未引起关注。
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维生素E价格自去年2月起就开启了上攻趋势,国产平均单价由50元/千克左右飙升至高点77元/千克,随后出现一波震荡下行走势。
而进入2021年,维生素E价格又迎来一波涨价高峰,此番涨价潮时间更长,价格也不断刷新近几年新高。截至11月8日,维生素E国产平均单价达到了92.5元/KG,较年初飙升近50%,较去年2月初上涨超90%,达到近5年来价格的高位。
各大维生素E生产企业均调高了产品报价,两大龙头新和成(002001.SZ)和浙江医药(600216.SH)近期分别将维生素E报价调升至98元/KG和108元/KG的历史高位。在三季度,浙江医药的维生素E产品均价为78.83元/kg,同比增长21.0%。
由于该两家公司维生素E销量占比大,使市场其他生产商也纷纷跟风提价,整个市场价格行业依然坚挺,相关企业也因此收获了靓丽的成绩单。
在13只wind维生素概念股中,大部分企业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双大幅上升。其中浙江医药三季报净利同比增长近21%,新和成净利同比增长近15%。但维生素概念股整体上股价表现较为平淡,市场交投并不活跃。
应用广泛,技术壁垒较高
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
作为人体和动物不可或缺的微量有机物,维生素E有三大作用:增强免疫能力、调节身体代谢,以及提高生物的繁殖能力,因此又被称为“生育酚”。
但是,动物和人体一般无法自行合成维生素E,或者是合成量不足,需要从外界获取,这就形成了庞大的市场需求。维生素E的消费需求主要在三个领域,分别是饲料添加剂、医药和化妆品以及食品饮料。饲料添加剂是维生素E销量最大的领域,以生猪为主的养殖牲畜和畜禽,这些动物的“伙食”有机物含量不佳,不能像人类一样能从肉类和果蔬中获取足够量的维生素E,因此饲料中需要添加含有维生素E的添加剂。数据显示,饲料中维生素E的消费量占比接近70%,远高于医药和食品添加剂及化妆品的需求。
在医药和化妆品应用方面,维生素E是保健品的重要原料,成为欧美国家中老年风行的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补充剂,我国保健品和药品需求的增长也拉动了维生素E的销量。同时,维生素E是天然的美容品,能防皱、锁水、祛斑美白、护肤护发,常常应用于面霜、面膜、乳液等化妆品中。
而维生素E的生产原料主要是植物油脂,比如芝麻油、核桃油、豆油、菜籽油、小麦胚芽油等,生产过程较为复杂且步骤较多,因此有一定的技术壁垒,这也使我国维生素E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集中。
从全球供给量看,根据博亚和讯资料,2019年浙江医药市占率名列第一,占比为22.37%,其次是新和成(21.05%)、帝斯曼(18.43%)及巴斯夫(15.79%)。
需求端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由于饲料是维生素E主要的需求领域,因此饲料市场的需求量对维生素E销量有较大影响,饲料供给端的变化成为维生素E价格波动和销量变化的首要因素。
根据农业部数据,自2020年以来,我国生猪和母猪存栏数量不断上升,突破了近6年的高位。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猪肉产量增长38%,生猪出栏达到49193万头,同比增长35.9%;生猪存栏43764万头,同比增长18.2%。
生猪和母猪的产能不断恢复,刺激了我国猪饲料产量的同步增长,同时也带动了我国饲料市场产能的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达2.18亿吨,同比增长16.9%。全国畜牧总站站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崇礼今年9月表示,今年以来生猪生产加快恢复,水产和反刍动物养殖持续增长,带动饲料生产和消费量较快增长。他预计,全年饲料总产量将超过近年的较好增长水平,全国饲料粮用量预计将超过2亿吨,总产值破万亿。
但另一方面,在终端市场需求处于旺季的同时,国内维生素行业企业产能受限、供货不足,导致市场供需出现紧缺。其中,来自荷兰的帝斯曼和德国的巴斯夫分别受原料甲醇钠供应以及火灾的影响,产能增长受限。
而国内的浙江医药和新和成等龙头企业目前没有产能扩张动作,下半年还进行了工厂检修,进而加剧了维生素E供需的紧张局面。从今年半年报看,这两家企业未披露各产品的产量和销量数据,不过都有提到维生素E产品销量增加。
然而,行业关于维生素E产能扩张的动作并不多,浙江医药和新和成当前均没有维生素E产能扩张的行动,意味着维生素E市场将持续维持供应紧张局面,市场价格也难有回落的驱动力。这对于维生素E生产商来说,量虽然不增加,但价涨上去了,利润依然十分可观。
当前,浙江医药和新和成的维生素E产能均为4万吨/年,10年间产能翻了约2倍,产能扩张相当迅速,而今年的产能扩张明显相对比较“佛系”。
机构投资者“期待与分歧”同在?
在维生素E市场景气度高涨的下半年,以浙江医药和新和成为主的行业上市公司获得多只基金的青睐,但同时亦遭到一些投资机构的频频减持。
根据Wind数据,今年三季报,浙江医药共计新进了5只基金,包括中国银行华安文体健康主题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工商银行华安逆向策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五零六一组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前“宁波敢死队”操盘手、东方财富特邀讲师、中国全新十大牛散之一的章志坚自2020年入股浙江医药以来频频增持后者,今年更是多次增持股份,累计增持超过3100万股,最新持股数为3.7186%,一跃成为浙江医药第三大股东。
不过,浙江医药近半年来亦被几家投资机构股东减持。8月份被花旗银行减持了约144万股,后者持股比例由0.34%降至0.2%。而自6月以来,渣打银行减持公司超过458万股,持股比例由0.52%降至0.1%;汇丰银行减持169万股,持股比例由0.15%降至0.09%。
新和成方面,全国社保基金112组合今年前三季增持了公司1750万股,持股比例升至1.01%;知名私募大佬裘国根系的重阳集团以及其旗下的重阳战略启舟基金“潜入”新和成,进入新和成前十大股东。
同时,新和成与浙江医药一样,也被一些机构投资者大幅减仓。Wind数据显示,自7月以来,汇丰银行减持新和成410万股;花旗银行和摩根士丹利8月以来则分别减持公司219万股和590万股,持股比例均有所下滑。
为何维生素E市场两大龙头企业获得众多基金伸来橄榄枝,却被投行机构频频减持?
从基本面看,该两大龙头企业业务进展良好,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对于“求稳”的基金来说,在行业涨价潮和供需偏紧背景下,行业价值或者值得跟进。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m.iteamtexas.com/)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