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盤後,化工牛股川恒股份(002895.SZ)公告,與國軒集團簽署框架協議和合作協議,擬在磷係電池材料、氟係電池材料領域開展合作。雙方擬共同規劃建設不低於50萬噸/年產能的電池用磷酸鐵生產線,並根據市場情況和國軒集團需求情況,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
市場分析人士稱,本次合作有利於川恒股份充分發揮在資源及技術領域的專業優勢,擴大公司產品在鋰電領域知名度。公司開展電池用磷酸鐵及相關電池用新材料業務,為未來向新能源方向轉型提供契機。
9月8日開盤,川恒股份大幅高開6%,隨後震蕩攀升,臨近10點時,強勢封上漲停板,自6月8日至今的短短三個月内,公司股價漲幅高達246%。
「牽手」鋰電廠商,強強聯合
川恒股份是磷化工領域的領先企業,已經形成礦山開採、磷酸鹽產品生產、磷化工技術創新、伴生資源開發利用、磷石膏建築材料、磷營養技術服務、產品銷售為一體的磷化工循環經濟產業群,公司產銷能力約60萬噸/年。
今年以來,磷化工行業景氣度提升,相關產品價格正持續上漲。百川盈孚數據顯示,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等磷肥原料9月6日報價分别為3345元/噸和3264元/噸,較年初上漲約64%和39%。
中郵證券指出,近期磷化工價格持續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下遊新能源汽車銷量爆發,帶動磷酸鐵鋰需求高增長,從而導致供需失衡。隨著新能源車、以及儲能等新興行業的發展,磷資源的重要性將逐步凸顯。
國海證券研報顯示,磷酸鐵作為磷酸鐵鋰的前驅體,供不應求,產能存在大量缺口。據川恒股份官網公示的信息,未來公司將建設兩期總計20萬噸/年的磷酸鐵生產項目。公司將充分發揮自己在上遊磷化工的一體化優勢,利用自己生產的磷化工產品作為主要原料,積極佈局磷酸鐵和磷酸鐵鋰產業,抓住新能源市場發展機遇,滿足國内外對磷酸鐵日益增長的需求。
事實上,川恒股份與國軒集團的合作並非個例。自去年以來,不光是上遊磷化工企業佈局新能源業務,很多下遊的鋰電廠商,為了保證磷化工原材料的充足,穩定自身的供應鏈,紛紛向上遊拓展,主動尋求與上遊化工企業的「綁定」,尤其是擁有先發優勢、資源優勢、成本優勢的化工生產企業。
比如天賜材料綁定湖北三寧,多氟多綁定雲天化,國軒高科綁定貴州磷業和甕福集團,湖南裕能同時綁定雲天化(安寧)和甕福集團(福泉),龍蟠科技綁定新洋豐,安納達(銅陵鈉源)綁定六國化工,中核鈦白、龍佰集團綁定川發龍蟒等等。
中下遊企業與上遊化工企業深度合作,共建產能,有望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利益聯盟。
化工牛股,「磷」「鋰」儘致
川恒股份今年以來,業績表現亮眼。其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收10.06億元,同比增長24.94%;淨利潤1.09億元,同比增長30.79%,受益行業景氣度,增速較高。
公司長期重視技術創新,代表性技術「半水濕法磷酸成套技術」和「半水磷石膏新型膠凝材料及膏體充填
技術」分别於2013 年和 2019年通過中國石化聯合會鑒定,技術分别達到國際同類技術先進水平和國際領先水平。半水濕法磷酸技術不僅能明顯提升產品品質,同時還能顯著降低生產成本。
公司的資源儲備非常充裕,行業内處於領先地位。控股的福泉磷礦擁有分别擁有小壩磷礦儲量1300萬噸,新橋磷礦儲量6400萬噸,雞公嶺磷礦儲量8253萬噸,分别規劃產能60萬噸、240萬噸和250萬噸。同時,公司參股老虎洞磷礦擁有3.7億噸儲量,規劃產能500萬噸。兩者合計儲量達5.3億噸,長期可達1000萬噸的磷礦產能。
在下遊需求增長的同時,目前磷礦的供給端卻趨於緊縮。據萬聯證券研報分析,2016年供給側改革開始密集出台政策,管控採富棄貧以及產能過剩現象,陸續出清落後產能。2019年在環保政策推動下進一步出台了「三磷」 整治方案,加速出清行業内污染排放不達標的企業。隨著管控力度的加強,我國磷礦產量進入了下行區間,截至2020年,全國磷礦產量為8893.3萬噸,同比下滑4.71%、較2016年下跌38.4%。
機構預計未來隨著我國磷礦產量的持續減少,磷礦供需結構很可能轉變為供不應求,磷礦稀缺性的加劇將導致磷礦價格持續上漲,相關具備資源優勢的公司有望持續受益。
產能方面,川恒股份和國軒集團雙方共同規劃建設不低於50萬噸/年產能的電池用磷酸鐵生產線,再加上已經在建的10萬噸/年磷酸鐵生產線,前期磷酸鐵的規模將達60萬噸/年。
後期,雙方將致力於氟材料開發,包括六氟磷酸鋰和PVDF等電池材料。川恒將利用磷礦中豐富廉價的氟資源,採用世界領先的無水氟化氫技術,延伸發展電池用氟材料。公司繼進入磷酸鐵鋰前驅體材料賽道之後,將進入基於氟材料的新能源賽道。
根據合作規劃,5年内,川恒股份將形成年產1000萬噸的磷礦開發規模,每年能回收製造21萬噸無水氟化氫,製造14萬噸六氟磷酸鋰或PVDF。其資源優勢和成本優勢顯著,產業價值不亞於磷酸鐵鋰前驅體材料。
結語
總的來說,川恒股份是化工細分賽道的優質公司,又趕上新能源高速發展,積極擴張產能,未來業績增長可期。本次和國軒集團的合作,也印證了公司在行業内的優勢地位,隨著合作的推進,市值天花板有望進一步打開。
作者:飛魚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