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日,比亞迪(002594-CN)接連發生兩件大事,首先是跌至「冰點」的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另一件事是旗下比亞迪微電子有限公司完成重組擬引入戰略投資者並擇機獨立上市。貫穿兩件事的一條線就是比亞迪的「改變」,或許時代已經已經迫使比亞迪——這家中國汽車及手機部件行業龍頭到了不得不變的關鍵時刻。
4月13日,比亞迪股份(01211)公佈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受新冠疫情衝擊車市影響,期内盈利預計為5,000萬元(單位人民幣,下同)至1.5億元,同比降幅達到79.99%至93.33%。儘管這是一份看似並不理想的業績預報,但是也並不是全無亮點。
先從比亞迪汽車銷量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比亞迪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22,192輛,同比下降69.67%。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1.4萬輛,同比降幅56.4%。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降速高於全國水平,但這要注意到去年年初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是在很高的水平。從市場份額來看,比亞迪一季度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約佔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19%,市佔率仍相當可觀。
有意思的情況是出現在燃油車上。今年一季度,比亞迪實現燃油車銷量39,081輛,同比僅下降11.99%。要知道,同期的國内汽車市場銷量同比降幅為42.4%。按銷量變動幅度計算,比亞迪燃油車一季度表現遠超國内行業水平。
財華社在去年9月關注到比亞迪燃油車異軍突起的苗頭,並在多篇文章中持續跟蹤這一趨勢。在今年1月份,比亞迪燃油車銷量就以18,040輛同比增長18.3%,在國内車市逆風中表現搶眼。2月份,受新冠疫情影響,當月比亞迪燃油車銷量降至冰點,僅2,698量,同比下降78.2%。但請注意,在今年三月份,國内車市整體銷量下降43.3%的背景下,比亞迪燃油車銷量竟然實現同比增長9.5%。
從2019年9月份開始,比亞迪燃油車銷量異軍突起,超過了新能源車銷量,至年末依然表現強勢。再到今年的1、3月份,比亞迪燃油車表現依然表現搶眼。可以確認,比亞迪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光環多年的籠罩下,公司的燃油車終於迎來了久違的發展。若將近半年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與燃油車銷量做對比,就能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車的暫時退潮,以及燃油車的強勁表現。
比亞迪燃油車的表現源於宋Pro的持續熱銷。據汽車之家資料,宋Pro的價格在8.98至11.98萬元之間。雖然價格不貴,但是宋Pro的長寬高達到4650mm*1860mm*1700mm,軸距達到2712mm。
動力方面,宋Pro全系列標配1.5T 160馬力發動機,面對近1.6噸的車重,儘管動力談不上充沛,但在此價位區間買到一輛體面且符合國Ⅵ排放標準的SUV,對消費者來說是具有吸引力的。
此外,不得不說比亞迪這幾年在汽車設計上的大進步。2017年,曾任阿爾法羅密歐、奧迪的設計總監——沃爾夫岡·艾格加入比亞迪,《Automobile》雜志曾將他評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十大設計師。
沃爾夫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用戶會喜歡一些帶有傳承傳統的元素,喜歡家族的感覺。做為比亞迪的全球設計總監,他努力賦予比亞迪家族式的新面孔。最後比亞迪團隊選擇了極具中國特色的——「龍」,打造出比亞迪的新標示面孔「Drogon Face」。
宋Pro是Drogon Face2.0的作品,大號的「龍嘴」,逐漸點亮的「龍晶」,連線橫跨設計的「龍爪」。這樣一輛外形出眾,空間充沛,内飾美觀的SUV在親民價格的市場中具有相當的競爭力。
所以,當證券研究員們將注意力始終放在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上時,不如將目光也轉至比亞迪近年努力打造的家族式的Drogon Face設計中。如今比亞迪打造以中國朝代命名的車型如宋、唐、秦、元,矩陣式的產品線強化了中國消費者對比亞迪品牌的認知。企業在設計上的發展也沒有捷徑可走,要按照規律辦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越來越有家族感的比亞迪品牌。
4月14日,比亞迪股份連發兩份公告,旗下全資子公司深圳比亞迪微電子有限公司完成内部重組,受讓寧波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100%股權和廣東比亞迪節能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加上收購惠州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智能光電、LED光源及LED應用相關業務。重組完成後比亞迪微電子正式更名為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為了增強比亞迪半導體的獨立性,比亞迪副總裁陳剛辭去職務,被調任至比亞迪半導體董事長及總經理職位,專注於比亞迪半導體業務發展。
需要注意到的是,比亞迪歷經十幾年的研發積累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規模化應用,比亞迪半導體已成為國内自主可控的車規級IGBT(絕緣栅雙極型晶體管)領導廠商,同時在工業級的應用拓展也為公司帶來新的增長點。
重組完成後的比亞迪半導體擬引入戰略投資者,構建多元化股東結構,擴充資本實力以實現產能擴張,並積極尋求時機獨立上市。無論是為比亞迪半導體引入戰略投資者還是擇機分拆上市,這都是比亞迪市場化進程的重要里程碑。
借助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全球領先地位,車規級IGBT技術是比亞迪半導體的拳頭產品。雖然比亞迪往年財報中未將半導體業務單獨列出,但是我們細讀往年財報,也能找到相關業務快速增長的蛛絲馬迹。
2018年財報中,比亞迪宣佈期内發佈自主研發的IGBT4.0技術,在多項關鍵技術指標上領先市場主流產品,打破海外技術壟斷,成為中國唯一擁有IGBT完整產業鏈的車企。
比亞迪為國内汽車產業提供了強大的「中國芯」,而近年國家大力扶持半導體行業,其核心目標之一就是要實現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在這點上比亞迪已經所建樹。
另一方面,雖然找不到半導體業務的具體收入數據,但在2018年財報中,比亞迪提到將把握行業機遇,繼續向智能產品領域擴展,爭取更多大客戶訂單,進一步實現收入持續增長,為集團更多收益。2019年中報,比亞迪披露集團的新型智能產品業務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車載智能系統方面,公司積極拓展内外部客戶並取得良好進展,帶動汽車智能系統業務增長。
所以,可以大膽的預估一下,比亞迪半導體擁有長期的技術積澱,行業領先的IGBT應用產品,再加上近年收入的持續增長,比亞迪半導體應該是公司的優質資產。尤其在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長期依賴補貼的情況下,分拆比亞迪半導體單獨上市可以幫助公司實現再融資以擴大規模,這能進一步提高集團整體估值。
如今,無論是國内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政策、還是國際經貿形勢都在快速的變化,新冠疫情之後,我們將會面對怎樣一個世界?這仍充滿著未知。比亞迪,這家因新能源汽車業務而聲名鵲起的公司在復雜的環境中開啓蛻變,如果說新能源車和燃油車的此消彼長是適應市場化的轉變,那麽擬引入戰略投資者進入比亞迪半導體就是用市場化進一步為公司注入活力。這樣一個變化中的比亞迪,已經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待。
花旗研報指出,比亞迪半導體業務2020至2025年收入的復合年增長率預計達到51%,IGBT和MOSFET半導體預計在2025年中國市佔率45%。中金報告稱比亞迪半導體IGBT模組收入超10億元,若單獨上市或達300億元市值,看多比亞迪A/H股目標價至84元和64.5港元。
截止4月13日收盤,這距離比亞迪公佈糟糕的2020年首季業績預告過去了2個交易日,公司的股價沒有下跌。比亞迪H股累計上漲約5.2%,比亞迪A股累計上漲約7.8%。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