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歷史經驗,每年的下半年國内新能源汽車銷量會快速爬坡上升,但是今年七、八月份的表現卻並不理想。行業人士正緊盯著2019年剩下時間里的市場表現,10月11日下午,比亞迪(01211-HK)(002594-CN)發佈了9月份汽車銷量快報,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3,681輛,環比下滑18.17%。
作為國内新能源汽車行業一哥,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可以看做行業天氣的晴雨表。如果將2019年以前的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比作盛夏的話,那麽自2019年下半年開啓,其銷售數據就傳來了行業降溫的信息,或許正是應了那部熱播美劇的台詞「winnter is coming!」。
今年7月中汽協一紙預告將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由年初預計的160萬輛下調至150萬輛後,市場對今年下半年的銷量隨之看淡,財華社估算今年下半年全國銷量同比增速需要達到4.6%才能完成這一目標。但當7、8月份低迷的銷量數據接連公佈之後,目前看來完成150萬輛的銷售目標存在壓力。
目前,9月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尚未出爐,昨日晚間國内新能源汽車龍頭老大比亞迪(按全球銷量計,今年上半年比亞迪銷量被特斯拉超越,位居全球第二)最新公佈的銷量數據再次給市場淋了一頭冷水。
據比亞迪銷量快報披露,今年9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3,681輛,較去年同期的27,903輛下降了50.97%,同比下滑幅度較上月進一步擴大。分車型來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13,048輛,同比下降47.85%,新能源商用車銷量下滑更為嚴重,9月銷售633輛,同比下降78.05%。
9月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為7,359輛,同比下降39.28%,相較於8月銷量22.8%同比下降速度進一步擴大。插電混動乘用車方面,受補貼新政收緊影響,依然保持銷量低迷,9月銷量為5,689輛,同比下降55.90%,較上月銷量的53.9%同比下降速度略有擴大。
我們用一張直觀的圖來看下比亞迪今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情況與往年的對比。
2018年是我國汽車行業的分水嶺,汽車行業整體銷量出現28年來首次下滑,降幅為22.8%。而新能源汽車銷量卻同比大增61.7%。圖中比亞迪的2018年靓麗的銷量走勢也應徵了這一事實,同時其反應出年初銷量小,年末銷量高的季節性分部特徵也與往年基本相似。
照往年規律,八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開始爬升,但是因今年六月為補貼退坡的最後時刻,當月銷售衝高至15.2萬輛,同比暴增80.1%。這提前透支了部分銷售量,七、八月份的銷量低迷也可以理解。如今2019年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15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能否完成,9月份的數據十分關鍵。比亞迪9月的銷量數據出爐,不僅沒有環比增長,反而掉頭向下,這不得不讓人對國内新能源汽車行業再捏一把汗。
具體看來,比亞迪今年的銷量特徵與行業整體相比也出現了分化。從下圖中可以看出,在今年的前八個月中,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按月計銷量增速均低於去年同期。但是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開了一個好頭,一月銷量同比大增291.1%,隨後雖然同比銷量增速回落,但在七月之前然而保持著不錯的成績。這與行業整體情況形成了巨大反差,也反應出了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集中度的快速提高。七月份,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速出現了年内的首次負增長,並且落後與行業整體表現。八月比亞迪銷量同比增速進一步滑落。
所以,從樂觀的角度來估計的話,比亞迪是由於今年上半年的放量銷售而導致了下半年的銷量疲軟,他在九月份銷量繼續下滑的趨勢可能不會傳導給整個行業。但是,比亞迪作為國内新能源汽車一哥,如果需要完成全國15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也必須要從比亞迪方面借力。
比亞迪九月份的銷量預報中同樣出人意料的還有燃油車的銷量。近年來,比亞的燃油車銷量呈持續下滑態勢,可是今年下半年這個趨勢被打破了。從下圖可以看出,自今年7月起,比亞迪燃油車銷量快速上升,以一個漂亮的弧線形態在9月份大幅反超了去年同期。
財華社記者致電比亞迪IR方面得知,這是由於新宋係列車型的大賣,於九月份銷量達到約1.2萬輛。這引出了新的提問,在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銷量此消彼長的態勢下,比亞迪方面是否會調整產品結構。對此他表示比亞迪會適應眼前的市場需求,但從長期上來看仍是堅持以新能源汽車為技術發展方向。
他透露明年公司將會有款新能源轎跑車型「漢」上市,這款車型並沒有使用三元鋰電池,轉而使用了革新了技術的磷酸鐵鋰電池。這款電池的體積比能力密度(非傳統意義上的質量比能量密度)提升了50%,搭載此款電池的車型有望達到續航400至500公里,這是不輸三元鋰電池的續航表現。
對於轉而使用磷酸鐵鋰電池的原因,他坦言目前補貼退坡對行業造成壓力,磷酸鐵鋰電池低成本的優勢顯現,加上其更優的安全表現,是適應市場需求的好選擇。「三元電池目前發展偏快,有一定的安全隱患,但從長期來講,三元電池仍是大的方向。」他這麽判斷道。
最後,記者提問在今年餘下月份中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能否回升,他表示今年國内新能源汽車行業受突發性因素影響較多,並不能給予預測性的答案。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