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ST概念股層出不窮,比如財華社滾動專題《A股捉妖記》上一篇文章《A股捉妖記|9天8板,*ST必康還能紅多久?》分析了*ST必康的風險點與未來摘帽的可能。
本文的*ST未來(600532.SH)比*ST必康還要猛,自2022年7月18日起至2022年8月10日收盤,累計漲幅達到80.44%,累計偏離值達到80.38%,其中14個交易日漲停。
8月10日晚,*ST未來公告稱,公司股票價格近期累計漲幅較大,期間多次觸及股票交易異常波動,鑒於公司股價近期波動較大,為維護投資者利益,公司將就股票交易波動情況進行核查。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2022年8月11日開市起停牌。
關於此次停牌,是自己主動為之,還是配合上級監管部門,那就不得而知了,要知道,上交所近期早就「盯上」了瘋長狀態中的*ST未來,而且在同發佈停牌公告同一天,上交所對其下發問詢函,這難道只是巧合嗎?
*ST未來不僅被監管部門盯上,其實還被部分喜歡冒險的投資者盯上了,儘管戴上「退市風險」的高帽子那又怎樣,這類投資者就好這口,可謂富貴險中求。
我們先來看看當下的*ST未來面臨哪些風險。
01掃雷風險
公司的風險點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點,跨界投資鋰產業是動真格還是炒作熱點。
此前,*ST未來發佈重大資產購買預案。預案顯示,公司擬通過支付現金的方式向王明悅、亓亮、濟南駿華收購其所持有的瑞福鋰業的70.00%股權、向和田瑞福收購其所持有的新疆東力的70.00%股權,交易作價合計不超過38.5億元。
*ST未來表示,通過收購擬收購瑞福鋰業、新疆東力的70%-100%股權,整合鋰礦開採、加工提煉等上下遊產業,以佈局新能源產業。
具體來看兩家標的資產,瑞福鋰業為新能源鋰電池材料行業,主要從事電池級碳酸鋰、工業級碳酸鋰、氫氧化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新疆東力為鋰礦石的開採企業,核心資產為「新疆阿克塔斯鋰礦」的探礦權和採礦權。
截至2021年底,瑞福鋰業及新疆東力淨資產分别為-3.04億元和-0.12億元。2021年度及2022年1-5月,瑞福鋰業營業收入為10.99億元、27.01億元,淨利潤為0.54億元、6.74億元,業績波動較大。
新疆東力2021年未產生營業收入,2022年1-5月實現營業收入0.05億元,淨利潤-0.02億元。
另據預案顯示,本次交易設置業績承諾,標的資產在2022年度、2023年度和2024年度實現淨利潤分别不低於8億元、9億元、10億元,三年承諾淨利潤累計不低於27億元。
監管部門的問詢態度,第一個疑問是此次收購是不是在蹭熱點?認為38.5億元的交易價有點虛高。
公司一季度財報顯示其賬上的貨幣資金僅剩400多萬元,又沒見其有定增的動作以及借貸的措施,上哪湊齊這38.5億元呢?
基於此,監管部門對交易價格的真實性產生懷疑,要求其說明定價的依據與合理性。
另外,被收購的標的公司的業績情況、主要客戶及在手訂單情況是怎樣的,到底值不值這38.5億呢?這也是監管部門產生疑問的地方。
監管部門的第二個疑問是關於被收購標的公司的業績承諾,要求其說明其進行業績補償以及回購是否具有充分的履約能力和擔保措施,如產生爭議的解決措施等。
監管部門的第三個疑問是,*ST未來在鋰領域是否有足夠的技術、人才儲備、市場資源等來運作收購過來的鋰資源相關的業務。
如果有,那最好了;但如果沒有,那即使收入囊中,能將其盤活嗎?
第二點,財務醜聞。
這一點與*ST必康極為相似,二者均有財務造假、財務操作不合規的表現。
財務方面的爛攤子,也讓審計機構愛莫能助。*ST未來2021年年報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以及否定意見的内部控制審計報告,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報而被證監會立案。
公司披露存在貨幣資金舞弊情形,資金佔用發生額達38.1億元,違規擔保發生額達12億元。公司控股股東上海晶茨股票質押比例為79.89%,佔公司總股本的20.92%。
第三點,兩任實控人均遭處罰。
未來股份(*ST未來之前的證券名稱)的第一任實控人為顔靜剛,第二任是俞倪榮。
2022年2月18日,未來股份披露的《紀律處分決定書》顯示,2016年至2017年,未來股份及其子公司與時任實際控制人顔靜剛及其關聯方發生多筆關聯交易。
其中,2016年度發生金額為6.59億元,佔公司2015年度經審計淨資產的36.75%;2017年度發生金額為1.55億元,佔公司2016年度經審計淨資產的8.13%,均已達到對外披露的標準。
但公司未按照規定披露,實控人遭到上交所通報批評。
未來股份在2022年1月1日發佈的公告顯示,因公司實控人未及時嚴格履行承諾,未來股份及實控人俞倪榮、謝雨彤收到上海證監局的監管函。
公告顯示,早在2018年1月26日,未來股份實控人俞倪榮、謝雨彤曾公開承諾將在三年内逐步採取多種方式解決寰亞電力與公司之間的同業競爭問題,但二者並未及時嚴格履行上述公開承諾。
這家寰亞電力是俞倪榮和謝雨彤持股100%的公司,2021年未來股份和寰亞電力均開展煤炭貿易業務,兩公司構成同業競爭。
而未來股份在2021年半年度報告中披露,俞倪榮、謝雨彤在擔任實際控制人期間及時嚴格履行了解決同業競爭的承諾。事實上,實控人並沒有嚴格履行承諾,因此被出具警示函。
綜上可以看出,這家公司的風險點不容忽視,但以後能不能摘帽重生,還得看其業務層面以及業績層面。
02重生的可能性
*ST未來被實施退市風險前的證券名稱是未來股份,未來股份的前身是華陽科技,2002年10月31日在上交所主板掛牌,公司原主營業務為煤炭、化工品對苯二甲酸。2020年底,未來股份開始佈局醫療領域,主營業務變為「醫煤雙修」。
因公司2021年度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否定意見的内部控制審計報告,未來股份自2022年7月1日起淪落為*ST未來。
2002年上市以來,未來股份已經四次更名、三換主營業務。原本主營煤炭、化工品精對苯二甲酸兩個類别的貿易業務。2020年底,未來股份開始佈局醫療領域,主營業務變為「醫煤雙修」。
如此頻繁的更名換主業,暴露出公司在業務方面缺乏恒心,急於求成的經營基調。先是煤炭,後是化工品,再後來是醫藥,如今又瞄準了鋰礦,三心二意、心猿意馬的心態難以讓其在行業上有所沉澱,長此以往勢必拖累業績。
經營業績方面,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上半年,*ST未來預計虧損2405.32萬元,儘管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2907.73萬元,但依然還是虧損。
回顧過往,近四年,*ST未來的經營業績也不佳。據東財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公司實現的淨利潤分别為0.11億元、0.36億元、0.159億元、-1.61億元,扣非淨利潤為-0.23億元、0.28億元、-0.139億元、-2.74億元。
2020年的時候,為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ST未來(彼時還是未來股份)向醫療領域轉型。2020年11月,未來股份全資子公司上海宏禹對外投資並與相關方出資設立未佳醫療,上海宏禹持股比例為78.84%。
2021年9月,公司再次披露,擬以支付現金方式收購上海元慶投資100%股權、上海樹林投資100%股權,兩家標的公司各持有目標公司國際醫學中心14.93%股權。
但轉型成果並不理想。於是,如今又打起鋰電的主意。
雖同時「天涯淪落人」,但*ST未來的情況客觀的說要比*ST必康糟糕許多,關於*ST未來能否摘帽重生,更多取決於以下兩點——
一是,此次跨界收購鋰礦的預案能否通過;
二是,假如通過,公司對鋰礦業務的態度是不是笃定了,不再跟風搞東搞西了,畢竟2020年的時候,原本就可以切入鋰電板塊的,但是卻選擇了進入醫藥,如今又想起來,時間點不算晚,關鍵是要抓住這棵救命稻草,抓穩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