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華社2025年9月17日訊,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報告以綠色為封面顔色,主題是「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
在此次的施政報告中,李家超重點提及了要支持香港本地經濟發展。
一方面,香港有近36萬家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支柱。為更佳應對經濟轉型,政府會推出11項措施,加大支援中小企。
例如,特區政府將「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八成擔保產品的申請期延長兩年,並將「還息不還本」安排再度延長一年。政府亦會鼓勵銀行繼續以包容態度,更具彈性處理還款能力良好的企業的信貸需要。
特區政府還將減收非住宅用戶50%的水費及排污費,每戶每月寬減額上限分别為10000元及5000元,預計約26萬個非住宅用戶受惠;減收工商業污水附加費50%,預計約35000個主要為飲食業的商戶受惠。另外,豁免小販、食物業、漁農業、酒牌等的牌照及許可證首次簽發或續期費用,預計逾6萬個持牌人受惠。以上各措施為期一年。
此外,措施還包括:政府會額外預留300億元在未來兩至三年加大工程項目開支,以持續推動經濟發展;簡化食肆發牌製度方面,現時暫準牌照已容許新經營者邊開業邊完成正式牌照申請;政府向「BUD專項基金」注資14.3億元,擴大資助地域範圍,覆蓋多八個包括「一帶一路」國家在内的經濟體等。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還將發展多元經濟,李家超提及了三大產業。
在食品產業領域,政府除協助「香港食品」銷售到内地外,亦已預留香園圍口岸一帶土地,推動食品產業發展,包括食品批發、加工和交易,長遠發展成為食品產業園,推廣「食品製造+旅遊」;政府會加強本地食材競爭力,明年中為本地漁農產品建立統一新品牌,提高產品辨識度和品牌價值。
在漁農業領域,政府會在新魚類養殖區發出養殖牌照和提供深海網箱供業界租用,目標在15年内將本地海魚養殖產量增加十倍;亦會推動現代化水產養殖。政府亦會促進禽畜業界在羅湖興建第一所多層式環保養豬場、推進發展農業園第二期,並推動休閑漁農業發展。
在寵物產業領域,根據政府統計數字,全港超過24萬住戶飼養貓或狗作寵物,總數超過40萬,衍生龐大消費,涵蓋寵物食用品、醫療、保險、美容和訓練等。近年商界及交通營運商亦自發推出寵物友善的場所及出行安排。政府支持商界推出不同寵物友善活動空間,創造新消費場景。
政府還會推出容許狗只進入的食肆牌照,獲批食肆會有明確標識,標示顧客可攜帶狗只進入。寵物餐廳可為業界帶來全新商機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