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大行報告】瑞銀:世界準備好迎接10億台機器人了嗎?投資者如何佈局?

日期:2025年7月8日 上午10:49作者:瓶子

財華社7月7日訊,瑞銀證券分享了對人形機器人的看法。

瑞銀證券中國機械行業分析師王斐麗表示,預測未來增長,並確定為實現這一百年夢想在技術和監管領域所需的進步。瑞銀的基準情景預計到 2035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數量將超過200萬台,到 2050 年將超過3億台,對應2035 年/2050 年全球潛在市場空間為 300-500 億美元/1.4-1.7萬億美元,形成一個涵蓋元件和 OEM、軟件和資料、生產和服務的生態繫統。

談到商業化場景,王斐麗預計,商業化將首先在工業場景(如特定區域的物體搬運)和服務場景開啓,到2030年,63%的應用場景應該仍會是工業場景,且半數以上的機型仍將是非雙足人形機器人。為了充分發揮人形機器人的潛力,它們最終需要成為家用消費產品,並且要發展出類人形態的人形機器人(配備雙臂的上半身、靈巧手和雙足下半身)才會成為主流。

王斐麗還表示,由於更好的規模經濟和供應鏈的改善,人形機器人的銷售價格和使用成本(例如,硬件維護和軟件升級費用)可能會在未來20多年内下降70%以上。她認為,這應該會刺激需求,尤其是消費者的需求,因為消費者比企業客戶對價格更敏感,並創造新的銷售機會。自動化元件(例如,滾柱絲槓、諧波減速器、傳感器、執行器)和稀土行業將是主要受益者

瑞銀證券的基準情景假設,到2050年人形機器人需求估計為8600萬台,這相當於全球自動化/稀土銷售額增加約4000 億美元/70億美元,大約是這兩個行業2024年銷售額的4倍/2倍。此外,人形機器人也可能對電池和半導體行業產生有意義的影響(到2050年,人形機器人帶來的增長將使全球電池/半導體行業的銷售額比2024年高出約23%/28%)。

從投資角度分析,瑞銀認為,最初,上遊標的或跑赢中遊整機廠,但從長遠來看,行業最終可能會由中遊主導。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7月3日
【大行報告】畢馬威:香港銀行業在2024年全球不確定性中穩健增長
6月16日
【大行報告】德勤:逾四成家族辦公室正推動技術戰略 以促進數字化轉型
6月10日
【大行报告】普徠仕:料短期內聯儲局不會以減息的形式出手托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