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國内領先的數字化營銷公司——微盟集團(02013.HK)公告稱,正初步籌劃集團潛在業務重組,以考慮將全資附屬上海微盟文化傳媒約50%以上股權進行轉讓,通過本次潛在交易尋求上海微盟文化傳媒在境内資本市場實現部分或整體上市。整體估值基礎預計不低於36億人民幣,現金對價不低於18億元。
目前,集團現正與若幹潛在買方進行初步討論。如落實,預計上海微盟文化傳媒或可能終止作為公司的子公司,但仍將持若幹股權。
據悉,該潛在交易所得現金對價擬將主要用於微盟企服、微盟國際等戰略業務的發展,並部分用於回購公司股票,提升公司價值和股東權益。
該公告披露後,1月17日,微盟集團(02013.HK)股價跳空低開,盤中一度觸及1.91港元,刷新歷史新低,最終收跌11.61%,報1.98港元。拉長周期看,自2023年初以來,微盟股價就一直處於波動下滑趨勢,迄今跌幅已超七成。
01微盟「盈利困局」難解
回望過去十年,中國SaaS行業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經歷了迅猛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告别行業高速增長期後,眼下有相當一部分SaaS企業正面臨著「留存低、盈利難」的困境,微盟集團就是其中之一。
資料顯示, 微盟集團成立於2013年,致力於為商家打造去中心化的數字化轉型SaaS產品及全鏈路增長服務,助力商家經營可持續增長。
2023年上半年,微盟集團營收12.1億元,同比增加34.5%。這其中,有58.34%來自訂閱解決方案,即傳統的SaaS產品;而41.65%來自商家解決方案。
受益於微盟的大客化戰略取得積極進展,去年上半年,訂閱解決方案業務實現收入7.05億元,同比增長21.4%。
另外,進入2023年後,伴隨經濟回暖和消費復蘇加強,廣告需求強勁復蘇,視頻號廣告也呈增長趨勢。得益於押注微信視頻號的增長,微盟集團商家解決方案業務也獲得相應的增量收益,去年上半年,該業務板塊實現收入5.04億元,同比增長58.3%。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微盟的營收有所提升,但這仍難掩盈利難的事實。去年上半年,該集團繼續虧損4.52億元。
事實上,過去幾年,微盟集團一直都處於流血前行的狀態。2020-2022年,微盟虧損依次為11.57億元、7.83億元、18.29億元。
從微盟財報數據看,虧損的最大源頭正是居高不下的銷售費用。2023年上半年,在扣除掉銷售成本後微盟的毛利為8.16億元,但僅銷售費用一項就超過8.44億,同比增長7.82%。這表明,微盟集團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競爭壁壘不高,目前仍處於砸錢換增長的粗暴模式。
再看研發費用,2023上半年微盟研發投入3.19億,同比減少32%。因此,微盟也常被業内诟病,銷售佔比過高,而技術投入不足。
02微信「賣水人」,命運難自決
需要指出的是,作為騰訊的頭部服務商之一,微盟集團在成立之初,就是以微信為依託。然而,過度依賴微信生態,也是一把雙刃劍。
在微盟集團誕生之時,正處於微信剛剛崛起,基於微信生態的電商業務,仍有空白地帶。背靠微信生態這棵大樹,微盟集團迎來了它發展的黃金時代。
只是,10年過去了,微信作為騰訊佈局商業生態的基本盤,早已今非昔比,昔日的生態空白地帶越來越狹小,所以留給微盟的發揮空間也越來越有限。
近年來,騰訊通過小程序,彌補了一些中小企業沒有能力開發獨立商城、數字化運營會員等不足;同時,通過公眾號、視頻號、小商店、直播帶貨等產品與模式,更是補齊了微信電商生態的短板。
巨變之下,微盟這類第三方SaaS提供商的江湖地位變得岌岌可危。當微盟對於互聯網企業用戶不再是「剛需」,這給微盟業績帶來的衝擊可想而知。
從某種程度而言,微盟集團只是微信生態下的「賣水人」。微信在成就微盟基於SaaS服務的基本盤的同時,也限制了其未來發展的想象力。
03微盟努力「自救」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微盟集團正奮力自救,通過對自身業務與技術的深耕來尋找增長出路。
在SaaS行業,客戶成功是商業競爭的重要戰略手段。2020年,微盟就提出了大客化戰略。截至目前,此戰略成果顯現。
2023年上半年,微盟的智慧零售收入已佔營收大頭「訂閱解決方案」收入的44%;智慧零售商戶數量達到6428家。按該集團的計劃,將繼續深耕大客,實施行業化策略,2023年實現全年大客商戶收入佔比提升至近50%,2025年至近70%的目標。
同時,微盟作為視頻號直播官方運營服務商,也在累積「直播向」的品牌資源,目前已累計服務超5000家品牌入局視頻號。
除此之外,在AIGC和大模型的風口下,海内外SaaS企業都在加碼AI領域佈局。
如,全球電商SaaS服務平台Shopify宣佈推出AI 自動編寫產品描述的智能工具Shopify Magic,商家可以輸入數個搜索關鍵詞。在國内,釘釘在2023年宣佈接入阿里通義千問大模型;有贊也發佈首個人工智能產品「加我智能」。
微盟亦不甘落後,推出AI應用型產品微盟WAI,通過開源自研及與百度文心一言、騰訊雲行業大模型等AI技術夥伴合作,推進佈局「SaaS+AI」領域。
總結而言,微盟昔日「新經濟SaaS第一股」的光環正在褪色。對於微盟集團來講,過度依賴騰訊生態,既是微盟的發展優勢,也是危機所在。
當微盟在時代紅利不再之時,如何自救,扭轉「重銷售、輕研發」的局面,建立自身的護城河,實現扭虧為盈,是它無法回避的任務。
同時,在AIGC和大模型的風口下,如何讓AI深入業務流程,提升商家效率,也仍是微盟需要思考的問題。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