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00388.HK)公布第三季純利32.51億元,按年倒退2.9%,略高於市場預期。其中,上半年受hth登录入口网页通(俗稱北水)大量流入所帶動,hth登录入口网页表現異常暢旺,帶動首三季多項產品類別的日均成交都創歷史新高。
根據港交所季度財報顯示,首三季日均成交額按年增長43%至1,803億元,其中hth登录入口网页通日均成交按年更增長近一倍至462億元,滬股通及深股通的日均成交則按年增長37%至1,232億元人民幣,另債券通北向交易日均成交按年增長33%至262億元人民幣。至於純股本證券產品(撇除衍生工具及債券)的日均成交按年增長49%至1,596億元,上述於首三季內的日均成交都創歷史新高。
首三季主板新上市公司數目72間,少於去年同期的97間,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金額2,859億元,高於去年同期的2,159億元,亦創首三季新高紀錄。截至9月底止,主板上市公司數目2,201間,GEM上市公司數目358間。
匯豐及瑞銀兩家大行在港交所公布季績前,因應其第三季盈利表現轉弱,已率先下調其目標價。匯豐環研原本預測港交所第三季度每股盈利2.47元,按年下跌6.9%,為最看淡港交所的大行之一。該行假設頭9個月hth登录入口网页日均成交為1,800億元,按年增長43%,,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金額2,854億元,料按年升32%。滙豐下調港交所目標價由564元至510元,評級由「買入」降至「持有」。
瑞銀原預測港交所第三季盈利按年降5%至32億元,與交易相關的高收入將被較低的投資收益所抵銷,為了反映近期市場因素變化,該行將港交所今年至2023年日均成交假設調低8至9%,每股盈利下調6%,並降目標價由592元至575元,惟維持「買入」評級。
值得注意的是,港交所首三季衍生權證、牛熊證及權證日均成交僅207億元,按年升10%;期交所的衍生產品合約日均成交張數按年減少18%至53.1萬張,LME收費交易金屬合約的日均成交量54.5萬手,按年下跌8%,是港交所產品收入相對較弱的一環,只有股票期權合約日均成交張數創新高,按年增加30%至68.1萬張。
港交所季度財報亦顯示,首三季投資收益按年升9,600萬元,源於今年首三季集體投資計劃的公平值收益淨額為 2.98億元,反映股本證劵及固定收益市場的估值,但利息收益減少已抵銷部分升幅。
匯豐報告預期,不包括股票期權及LME等的衍生產品交投將按年下跌,加上該行預計港交所的投資收入下降,故此下調今年至2023年三財年的盈測分別為7.4%、9.4%及8.1%,主要基於較低的日均成交和投資收益的假設。
匯豐指出,利率期貨顯示,至明年底美國加息兩次的機會率超過三分二,更高的利率水平不利股票尤其是增長股的估值。而且,隨着新管理團隊的組班,港交所的投資可能結構性增加,滙豐指出,其運營費用佔息稅前利潤的百分比是在全球同行中最低。增加投資亦是合理舉措,按該行分析,運營費用每增加一成將使利潤減少3.09%。
市場關注首隻以MSCI中國A50指數為基礎的衍生品於10月推出,但滙豐認為有關產品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提供盈利貢獻,料明年A50指數衍生品的收入貢獻回穩,至2023年方有進一步增長。
匯豐指出,港交所業務增長的隱憂之一是對可變利益實體(VIE)的監管不確定仍然揮之不去,今年9月至10月已沒有VIE上市結構的新股赴港上市,而整體新股市場募集資金的步伐亦明顯放緩,是該行下調港交所目標價的原因之一。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