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採購在天津開標。此次人工關節集採涉及人工髋關節、膝關節,共有48家企業參與報價競爭,44家企業的產品擬中選。據悉,此次擬中選的人工關節產品價格從平均3萬元降到1萬塊以内,降幅達到80%以上。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採購辦公室集中採購組組長高雪表示,中選的人工關節產品預計在明年3月份左右落地實施。
不過,與以往集採後相關上市公司股價表現慘淡不同的是,本次集採結果公佈後,相關企業股價均大幅拉升,A股方面,大博醫療(002901.SZ)強勢漲停,威高骨科(688161.SH)盤中一度漲停,收漲19%,報75.21元/股。
hth登录入口网页方面,截至14日收盤,愛康醫療(01789.HK)大漲20.25%報9.56港元/股,春立醫療(01858.HK)錄得漲幅10.66%,並帶動部分醫療器械股在午後拉升。
據悉,愛康醫療在全陶髋關節中報價6890元,為該組最低價。一方面,集採被「砍」掉的,主要是渠道費用及相關營銷費用,也就說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另一方面,價格下降減輕了患者的負擔的同時也會潛在提升對應產品的銷量。
根據愛康醫療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髋關節與膝關節產品收入分别為2.43億元(人民幣,下同)及1.09億元,佔總營收比重約78.69%。
因此,產品納入集採後,在出廠價並未出現大幅下降的基礎上,產品銷量的增加則有望增厚公司營收及利潤。
在我國骨科植入市場中,國外品牌企業仍然佔據較大份額。根據Eshare醫械匯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骨科植入市場中排名前十名的進口品牌與國產品牌數量持平,但從市場份額角度來看,5家進口品牌的市佔率達到37.1%,而5家國產品牌的市佔率僅為17.76%。
國金證券研報顯示,帶量採購將加速關節類產品國產替代。目前國内關節類產品仍存在較大的國產替代空間,過去市場長期被捷邁和強生等外資廠商主導。在國產關節類產品成本優勢較強的情況下,國產廠商降價意願更強,預計未來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首創證券分析師李志新認為,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帶來市場規模增長,集採後的產品滲透率持續提升,疊加國產替代進程不斷加快,國產關節龍頭有望快速成長。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