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大规模爆发、传播率高的疫情影响,今年的春节跟往年的大不相同。导致疫情的冠状病毒,与SARS、MERS 同属冠状病毒家族,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2019-nCoV。
历史总在重复。病毒虽新,但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疫情屡见不鲜。纵观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全球范围内共爆发了11次大流行疫情, 其中包括4次被WHO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它们分别是:2009年在美国爆发的H1N1、2015年至2016年巴西寨卡病毒(Zika)、2012年和2015年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以及本次的2019-nCoV。
但本文的重点并非要详尽这11次大流行疫情,而是要聚焦那些发生在中国境内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的疫情。
由于前有《复盘SARS港A股大事记,可关注的医药器械类公司有哪些? 》已较详细梳理了2003年“沙士”期间疫情对经济尤其是股市的冲击,此文便不再累赘。
除那以外,还有分别是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亚洲流感”和60年代末的“香港流感”。通过梳理,笔者发现这些疫情无论在传播力还是死亡率上都比本次的 2019-nCoV高,但发生的背景更为复杂。
1957年2月 ,“亚洲流感”首发于中国西部,病原体为称为甲2型的H2N2。4月,开始在香港流行,并经香港传播至日本和东南亚各地区,接着印度、希腊、瑞典、和中东诸国等亚洲及中欧、北欧地区无一幸免。5-6月,流感跨洋传到美国、澳大利亚和南美洲,截至6月底,已有20个国家报告了这一病情。9月初,H2N2病毒再度传回日本和北美等地。12月,第二波“亚洲流感”又在中国大陆开始传播,这一波的主要受害者在乡村及小城镇。
接下来的3年,也就是1958年至1960年,随着人体内H2N2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逐渐增长,也由于病毒本身活跃度减弱,人群中对此流感病毒的感染率逐渐降低。1958年,亚洲流感结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持续时间1年的“亚洲流感”大约导致世界范围内约200万人死亡,死亡率为0.67%,相对比较温和。但其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原因是20世纪中叶复杂的社会背景。
1958年至1959年间,正值全球经济大衰退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脆弱的需求与工业生产的快速扩展的矛盾,以及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与紧缩的扰动,综合而成了战后每隔若干年来一次的衰退。而大规模爆发的疫情无疑是雪上加霜。
从美国开始,GDP同比从1957年三季度的3.1%下滑到了1958年一季度的-2.9%,失业率从1957年8月的4.1%上升到1958年7月的7.5%。与此同时,美国通胀一直在上升,食品通胀尤为明显。随后,经济衰退蔓延到欧洲和日本等地,英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也开始下行,失业率上升,成为全球范围的衰退。
对中国来讲,“亚洲流感”的负面影响比较短暂。WIND数据显示,1957年中国的GDP同比从1956年的15%下降到5.1%,其中第二产业下滑最多,从34.5%下滑到4.4%,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从17.5%下滑到2.9%,但是与1959年到1961年中国出现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相比,经济波动较小。
1968年爆发的“香港流感”出现两个流行波。美国和加拿大所在的北美洲在第一个流行波时情况比较严重, 出现了较高的死亡率;而欧洲和亚洲的正好与此相反, 在第一个流行波时欧洲和亚洲的流行范围很小, 散在分布, 死亡率低。在第二个流行波时欧洲和亚洲才真正开始流行, 人群死亡率显著增高。
那次流感的致死人数约为50万至200万人,其中中国香港报告了4万至6万个病例,占其人口总数的15%,美国有3.4万人因感染死亡,英国有3万死亡病例。
在中国,“香港流感”第一次高峰出现在1968年7至9月份,从香港地区、广东省开始;到1970年6至12月出现第二次高峰期,表现为在南方是夏季流行,在北方是冬季流行。从国家流感中心收集到的来自广东、四川、上海、北京、哈尔滨和青岛市流感监测点的报告来看,1968年的流感活动最为强烈,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影响。
对中国经济来讲,那次“香港流感”的影响似乎较短暂。分产业看,1970年的第三产业或受疫情影响,同比出现下滑。但是当时处于中国历史上较为特殊的期间,所以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较难衡量。从消费上看,1970年的消费受到负面影响,但是影响并不严重,到1971年消费情况就得到了恢复。
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即便是最严重的1918年大流感导致了大量年轻劳动力的死亡(全球近三分一的人口感染,美国0.6%人口死亡),长期的经济增速也并未后退。
对中国而言,由于政府对形势的判断和管控,信息的公开渠道搭建的完善以及医学的快速发展,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似乎是趋势性减弱。其中管控能力越强的国家,疫情冲击就会越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更长远的角度看,疫情除了能促进公共卫生体系和公共决策机制的发展完善,也促进了很多产业的变革。
比如2003年的“非典”促进了电子商务、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开启了电子支付结算的新时代,医药、健康产业也得到扶持。
2009年的大流感后,美国“自我保健运动”潮提升了非处方药的需求、减轻了公共医疗负担。而2013年和2016年的禽流感则带动了冷链物流、电商生鲜、规模化养殖的大发展。
而这一次,新零售电商(社区电商、线上药房、外卖等)、视频网站、在线教育、大数据等产业正在迎来新的机遇。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m.iteamtexas.com/)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