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港、A兩市的醫藥外包概念遭遇普跌。其中,A股市場的藥明康德(603259.SH)大跌7.02%,泰格醫藥(300347.SZ)、康龍化成(300759.SZ)、凱萊英(002821.SZ)也都遭遇下挫。
而在hth登录入口网页市場,藥明康德(02359.HK)大跌超10%,藥明生物(02269.HK)跌超9%,泰格醫藥(03347.HK)、康龍化成(03759.HK)、昭衍新藥(06127.HK)也都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
港、A兩市醫藥外包概念股普跌的情況也引起了投資者的廣泛關注。
板塊普跌,原因何在?
從市場因素來看,最近一兩個月,hth登录入口网页市場迎來了一波牛市行情,恒指、恒生科技指數持續上揚,其中恒生科技指數自1月14日至2月21日期間累漲近39%。
市場内,得益於「AI+」概念的推動,港、A兩市的生物醫藥、醫藥外包板塊近期也有著不俗的表現。其中,hth登录入口网页市場的醫藥外包概念指數在2月3日至2月21日期間累漲超32%,漲幅比較可觀,醫藥外包板塊的投資者也因此錄得豐厚收益。
從走勢的角度來看,市場及醫藥外包板塊都有一定的調整、消化獲利盤的需求。而在2月24日,市場出現回調,恒指下挫0.58%,恒生科技指數跌1.19%,醫藥外包概念則大跌了8.06%。
不過,市場因素並不是醫藥外包大跌的最關鍵因素,消息面的影響更大。
2月21日(當地時間),有媒體報道稱,特朗普在一次私下會議上警告制藥公司,關稅即將到來,並表示這些公司應加快步伐,將海外制造業務轉移至美國。
此外,有媒體稱,特朗普指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限制中國在技術、能源和美國其他戰略領域的支出。
特朗普在上周五(當地時間)簽署的國家安全總統備忘錄中制定了這一計劃,承諾使用「所有必要的法律手段」禁止中國子公司投資美國的技術、關鍵基礎設施、醫療保健、農業、能源、原材料和其他行業。同時,根據這份備忘錄,政府將考慮在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物技術和航空航天等領域新增或擴大對中國的對外投資限制。
東吳證券指出,短期看,這一政策將直接衝擊中國科技股的風險情緒;中期看,關注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後續可能出台的對華具體措施,以及中美關稅談判是否針對這一政策進行博弈及後續可能出現的關稅升級風險。
這兩則消息被許多投資者視為是導致醫藥外包概念大跌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美國《生物安全法案》的「陰霾」一直籠罩著醫藥行業,醫藥外包企業可謂是深受其害,好不容易躲過這一劫,但是隨著特朗普的上台,「特朗普風險」再度來臨,一套連招下來又引發了許多投資者的擔憂。
醫藥外包前景是否值得期待?
實際上,從醫藥外包企業的業績表現來看,的確不算太好。
2024年前三季度,藥明康德的營收同比下滑6.23%至277.02億元(如非特别指出,以下元均指人民幣),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19.11%至65.33億元。
藥明生物的中期業績報告則顯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營收同比增長0.97%至85.74億元,歸母淨利潤更是同比大降33.86%至14.99億元。
另外,泰格醫藥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期2024年的營收為60億元-70億元,同比下降19%-5%;扣非淨利潤為8.3億元-10億元,同比下降44%-32%。
泰格醫藥在公告中稱,業績下滑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1)2024年公司持有的非流動金融資產(主要包括非上市公司股權投資、上市公司股份和醫藥基金)產生的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同比變化較大,且公允價值發生較大減少。
(2)近年來,在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周期和國内產業周期的疊加下,國内生物醫藥行業研發需求呈現較大的波動性,客戶對於生物醫藥研發的風險偏好發生較為明顯的變化,部分依賴於外部融資的尚未盈利客戶面臨較為明顯的現金流壓力。受上遊行業周期性波動的影響,臨床研究外包行業也產生較為激烈的競爭態勢,對公司新簽訂單價格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總的來看,連藥明康德、藥明生物、泰格醫藥這樣的龍頭企業都難逃業績下降的命運,行業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不過,醫藥外包概念股的股價在近些年整體呈現出深幅調整的態勢,其實對業績下行的風險也有所反映。
而從近期一些機構的觀點來看,行業前景似乎並不悲觀。
在近期的研報中,浙商證券表示,AI浪潮下看好醫藥流通及CXO機會。研究人員指出,2025年2月份以來,醫藥板塊診斷服務、醫療服務、醫療設備等領域上漲幅度靠前,顯示投資者對這些領域數據應用前景、商業模式兌現非常好的預期,作為數據沉澱的重要子領域,人工智能、大數據無疑增加了這種應用可能性,醫藥、醫療的數據復雜性,人工智能無疑潛在存在提升研發、診療效率的可能。
國泰君安則在研報中指出,CXO行業經歷投融資擾動、新冠高基數、内卷價格戰、地緣政治擾動等多重因素擾動後,當前調整接近尾聲。短期看,2024年頭部公司新簽訂單趨勢逐季好轉,新冠基數效應逐步消除。中期看,技術創新叠代升級,AI助力藥物發現階段特色篩選技術以及ADC、PROTAC、CGT、多肽及小核酸藥物等新的範式重塑藥物開發格局,拉動相關增量外包需求。頭部公司依託領先技術平台、GMP合規產能以及豐富項目經驗分享行業創新紅利。長期看,頭部CXO企業加碼連續流、酶催化、自動化及智能化建設,引領高端制造、科技制造,有望實現強者恒強。
申萬宏源則在近日的研報中表示,醫藥板塊去年低基數,尤其CXO和上遊、醫療設備、服務等板塊基本已把負面影響消化完成,疊加創新藥、出海業務高增長,院内支付環境邊際向好,今年醫藥板塊有望重回正增長軌道。
申萬宏源認為當前時點宜重點佈局醫藥板塊,包括CXO及上遊、醫療設備、創新藥、醫療服務、「AI+」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