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GOOG.US)的量子AI部門創始人及領頭人Hartmut Neven近日在博文中發佈了谷歌(GOOGL.US)最新款量子芯片Willow,被譽為能媲美ChatGPT的震撼級突破。受此消息帶動,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股價於12月10日逆市大漲超5%,同日納斯達克指數(IXIC.US)下跌0.25%,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JI.US)跌0.35%。
Willow的厲害突破之處包括:
1)在傳統的計算機世界里,信息以數位(bits)儲存,不是1就是0,量子計算則使用量子比特(Qubits)進行儲存,包括1或0的確定態,同時表示0和1的疊加態。也就是說,量子計算能夠處理比傳統計算大得多的數據量。
通常量子比特越多,出錯的機會越高,這是量子計算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而Willow能夠隨著量子比特的規模化擴張而「指數級」地減少錯誤,這解決了量子糾錯領域的一個關鍵挑戰,該領域已經研究了近30年。
2)谷歌採用隨機電路採樣(Random circuit sampling,RCS)基準來衡量Willow的性能——RCS提供了對設備量子電路體積的全面評估(一種考量電路結構並反映模擬它所需的最小經典資源的測量方式),數值越高表明計算機功能越強大。
Willow以此基準衡量的性能驚人:在不到5分鍾的時間内完成了一個標準的基準計算,這將花費當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的10萬億(即10的25次方)年的時間——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宇宙的年齡。
利與弊
無疑,Willow芯片是量子計算的一大突破,而且隨著計算能力的大幅提升,將可解決許多當前計算機無法解決的問題,從而為多個領域帶來突破,包括醫療、科學和金融。
不過,有加密貨幣業界人士擔心,隨著算力的提高,密碼或不再安全,加密信息能夠輕松被解讀。算力的提高也將加快挖礦的進程,限定了供應量和因為當前算力而限定了挖礦時間的比特幣,有可能提前被挖完;比特幣挖礦用的SHA-256算法和數字簽名算法ECDSA將很容易受到量子解密的攻擊。
谷歌透露,該芯片有105個比特量子,但其未來將會建立一個擁有100萬比特量子的系統。業界所擔心的問題是,超導比特量子這種技術需要強冷卻,谷歌要使用大量超導比特量子建立量子計算機,溫度將會成為一個大問題,冷卻技術或限制了比特量子的堆疊規模。
此外,谷歌的Willow芯片尚未有真實應用案例,而其針對性解決的問題都是已經限定問題框架的,因而能完成,而且這些任務和基準在實際應用上意義不大,Willow需要定義和解決真實的問題,才能突出其價值。
結論
無論Willow芯片有多少不足之處都好,其發佈意味著量子計算實現了一個新的突破,這對於人類文明發展來說都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除了谷歌之外,英偉達(NVDA.US)、IBM(IBM.US)、微軟(MSFT.US)、英特爾(INTC.US)等都在研發量子計算技術,此外還有眾多的初創企業和大學附屬企業在研發這一技術,耶魯大學教授創立的超導量子計算機開發者Quantum Circuits,其量子系統就擁有錯誤檢測功能,並且可進行高保真可擴展計算,這家初創公司於今年8月獲得了6000萬美元融資。
受谷歌量子計算芯片帶動,A股量子通信板塊於12月11日表現活躍,2020年起專注量子計算業務的國盾量子(688027.SH)及其關聯公司科大國創(300520.SZ)均曾一度漲超10%,投資科大國盾的浙江東方(600120.SH)當前漲7.83%,而重點發展量子密碼技術的格爾軟件(603232.SH)漲停。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