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A股市場再次迎來重磅利好,關於夯實「政策底」、「牛歸速回」的說法不絕於耳。
然而,券商板塊的走勢卻「活久見」,早盤券商板塊指數一度大幅高開約10%,不少個股漲停開盤,導致滬指亦高開超5%,這樣的漲幅十分罕見,大批投資者周末積壓已久的熱情開始沸騰。而隨後,券商股紛紛破板高開低走,板塊指數亦跳水,收漲2.77%,板塊日成交金額超1200億元,上千億資金悉數被套。
其中,首創證券(601136.SH)、中原證券(601375.SH)收盤價相對開盤價回落幅度超過6%,中泰證券(600918.SH)、信達證券(601059.SH)、國元證券(000728.SZ)、光大證券(601788.SH)回落幅度超過7%,最慘的是東方財富(300059.SZ)、中金公司(601995.SH),股價回落幅度約為10.9%、9.7%。如果投資者早盤買入這兩家公司,不亞於吃了一記悶棍。
活躍資本市場的舉措分明是利好券商板塊,為何走勢不及預期,套牢盤何去何從,板塊後續還能否再度雄起?
「史詩級」利好激活資本市場,券商或直接受益
消息面,周末發佈的「史詩級」利好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1)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徵收,調整亦適用於滬股通及深股通;
2)證監會明確提出將階段性放緩IPO,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
3)存在破發、破淨,或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於近三年年均淨利潤30%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
4)將投資者融資買入時的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100%降至80%,自今年9月8日收市後實施;
5)破發、破淨、經營業績持續虧損、財務投資比例高的上市公司限制間接融資和融資規模。
此外,利好政策還包括:對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或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房地產上市公司再融資不受破發、破淨和虧損限制等。
多條重磅政策密集發佈,超出市場預期,管理層呵護股市的態度十分堅決,尤其是第一條下調印花稅,在A股歷史上就曾多次導致市場在短期内暴漲,一些老股民對此可謂記憶猶新,
據悉,2001年、2005年兩次印花稅減半後均帶動上證指數行情持續10個交易日以上,累計漲幅在10%左右。2008年兩次下調後,市場反應更迅速且顯著,上證指數首日漲幅均超9%,個股大面積漲停。
所以不少人把這次調降印花稅的出台解讀成真正的「政策底」,並期待市場再次瘋狂,而今日滬指僅僅上漲1.13%,著實令人大跌眼鏡。
但不管怎樣,短期來看,調降印花稅確實有利於提升市場風險偏好,中長期則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能夠直接刺激存量資金的交易頻次提升,提高市場活躍度,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股票市場,最為受益的當屬券商板塊,其業績有望迎來大幅提升。
此外,上述第四條政策亦超出預期,融資保證金的比例下降,相當於兩融擴表,有望直接拉動上市券商整體盈利的增長。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場兩融餘額15569億元,以保證金比例調整線性推演,可以帶來兩融餘額25%的增量,預計接近4000億元。
雖然放緩IPO不利於券商的投行業務,但減少股票供給,有望推升存量資產價格,緩解場内流動性緊張的問題,提振市場信心,信號意義非常正面,亦屬實質性利好。
整體來看,多數政策實打實的利好券商板塊,作為牛市的旗手,人氣的先鋒,券商板塊可能繼續受益於活躍資本市場的各項改革舉措。
自7月24日高層會議明確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以來,各部門已先後出台了一攬子政策。其中,8月18日證監會一攬子措施出台,包括降低證券交易經手費、擴大融資融券標的範圍等。在「活躍資本市場」目標未達到的時點,後續的政策傳送帶還會不斷的有券商板塊的積極措施落地。
半年報亮眼,券商板塊投資價值凸顯
雖然券商股今日上演高開低走的戲碼,但板塊近期走勢較為活躍,背後的原因或與其半年度業績亮眼有關。截至發稿,共有23家上市券商公佈其2023年上半年財報,財華社根據公開數據整理如下。
23家公司今年上半年共實現營收達766.54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為231.69億元,所有公司均實現盈利。其中,共有22家公司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實現正增長,太平洋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2.1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69.65%,位居榜首,這或許是公司近期股價領漲板塊的因素之一。
此外,東北證券、西南證券、長城證券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紛紛漲超100%,華西證券、西部證券、東吳證券等業績也均漲逾50%。
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券商早已公佈其業績快報,如華泰證券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65.56億元,同比增長21.94%,公司繼續深化推進科技賦能下的財富管理及機構服務「雙輪驅動」發展戰略,實現業績增長。
東方證券今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9.0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93.72%。業績大增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證券銷售及交易、境外業務、私募基金管理等業務板塊收入同比增加。
總的來說,券商業績增長喜人,雖然有2022年同期低基數的影響,但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券商板塊迎來向上的拐點,目前行業估值水平還有較大上行空間,有機構預計,證券板塊有望迎來估值催化和業績提振的戴維斯雙擊。
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券商板塊機構持倉比例僅為0.37%的歷史最低值,市場關注度較低,這也為其後續的震蕩上行提供了概率優勢。
結語——
「政策底」與真正的「市場底」往往有一段距離,降印花稅也不等於就會出牛市。資本市場通常出其不意,預期太滿則容易落空。
從政策邏輯、業績及估值優勢等角度分析,券商板塊仍有其投資價值,短期走勢可能屬於情緒的宣洩,未必能代表其中長期的方向和走勢。值得一提是,近日,國金證券、海通證券、東方財富相繼披露了回購股票方案,三家公司擬合計回購金額為9.5億元至19.0億元。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