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賣出去的醬油瓶子能繞地球7圈,佛山的曬池和發酵大罐相當於3個「鳥巢」,曾經叱咤風雲的「醬油茅」也遭遇流年不利,海天味業(603288.SH)依然深陷「添加劑」「雙標」風波中無法脫身。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10月12日,海天味業被滬股通減持104.63萬股,已連續3日被滬股通減持,共計514.54萬股,最新持股量為3.03億股,佔公司A股總股本的6.53%。
「海克斯科技」「科技與狠活」依然在網絡風靡,海天出口日本的醬油沒有添加劑,而本土產品卻多含添加劑,成了海天醬油的「原罪」。
千億市值的「醬油茅」似乎就此隕落。而公司競爭對手千禾味業(603027.SH)卻受到追捧漲停了。
在海天味業遭遇前所未有的網絡輿情壓力之際,很多人感到奇怪「為何公司背後實控人遲遲未露面」。
海天味業很知名,卻鮮少有人知其背後的掌舵人龐康。很多人都對這位實力雄厚,卻網上個人資料甚少的企業家充滿好奇。
身價超劉強東、宗慶後,與海天老字號結緣
海天味業實控人是今年已經66歲的龐康。
龐康為人低調,甚少出現在公眾場合,其網上可查資料也較為單一。同為廣東佛山富豪,龐康知名度遠低於美的集團(000333.SZ)創始人何享健、碧桂園(02007.HK)聯席主席楊惠妍等。
低調但並不等於沒有實力,龐康的財富實力不容小觑。
據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龐康位列「福佈斯全球富豪榜」第57位,財富值達264億美元(約1874億元人民幣);
2022年,他又位列「福佈斯全球富豪榜」第67位,排名超過劉強東、王傳福、宗慶後等國内知名企業家。
追溯海天味業的發展史,龐康並不是海天味業創始人。但經過十數年改制歷程,海天從一家國有企業變成了一家私企,龐康也躋身億萬富豪行列。
海天味業是一個百年老字號,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中葉的乾隆年間。早在300年前,廣東佛山就已開設醬園,經營鹹、甜、酸、辣等豐富口味的醬制品,不僅暢銷廣東本地,還遠銷西江、北江一帶,以及毗鄰的港澳及海外華人聚集區。
到了民國時期,佛山新老醬園數量多達40家,醬園雜貨店遍佈全市,並領先全國建造了著名的「佛山古醬園」。
為使老品牌煥發生機,1955年,佛山25家古醬園進行合並重組,新修建的醬油廠命名為「海天醬油廠」,是為海天味業前身。
作為佛山本地人,龐康與海天結緣始於1982年。
1982年從南京師範學院食品機械專業畢業後,龐康獲得高級經濟師職稱,之後被分配到海天醬油廠擔任副廠長,年僅26歲。
進入到海天味業後,龐康一幹就是40年。
在基層鍛煉時,對調味品行業一竅不通的龐康,親手參與醬油制作,篩選黃豆、制曲、釀造,直到熟谙整個生產工藝流程。
彼時龐康敏銳意識到,廠里生產的醬油和蚝油味道雖好,但由於產能不足,消費者通常是一瓶難求。於是他說服廠長向國家計委提出擴產申請。最終經國家計委批準,海天獲得700萬元國家貼息貸款用於醬油產能擴建項目。
在基層磨砺3年後,1985年龐康正式履行醬油廠副廠長。
掌舵海天,走上產業化發展之路
上世紀90年代,改革日益深化。
彼時南方很多國企迎來改制浪潮,海天醬油廠也在此列。1994年,在市政府支持下,海天醬油廠改制,成了佛山市海天調味品食品公司,海天由一家全民所有制企業轉制為有限責任公司。
這一年,時年38歲的龐康是海天一把手,在他的帶領下,海天開啓全國大發展的序曲。
海天第一次騰飛是提升產能,擴大規模。龐康認為,想要把調味品生意做大,最關鍵不是搞創新,而是把產量提上來。
於是由龐康力主導,斥3000萬元巨資,引進了國外先進的生產線,大大提升生產規模和效率,打下了海天進軍全國的產能基礎。
隨著海天醬油逐步拓展至全國各省,海天品牌也從廣東本地知名品牌躍升至全國知名品牌。自1996年開始,海天味業在醬油領域,就一直獨佔國内市場鳌頭。
此時龐康開始注重渠道構建和提升企業品牌效應。
從1998年開始,龐康就在搭建他的銷售網絡,包括開發縣域和農村市場。至今海天的銷售網絡都讓加加(002650.SZ)、李錦記、中炬高新(600872.SH)等對手難以匹敵。
在拓展渠道上,品牌效應不可或缺。1999年,龐康一擲千金拿下央視黃金時段廣告,海天頻繁出現在《新聞聯播》整點報時環節,進而名聲大噪。
此時的海天,已經徹底做到全國大品牌。2001年,海天味業的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
為提升對全國大市場供貨,龐康決定提升包裝生產效率。2003年海天引進國内第一條全自動包裝生產線,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也帶動企業效率大大提升,包裝速度達24000瓶/小時。
在需求和效率雙提升後,海天的「大基地」計劃又提上日程。
2005年,龐康在佛山投資10億元建成了年產量超100萬噸的海天高明生產基地一期工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調味品綜合生產基地。三年後,海天建起幾十萬平方米的陽光曬池群。
在龐康的帶領下,海天走出廣東,在全國站穩腳跟,並成為中國領先的醬油產銷、出口企業。
上市市值比肩五糧液,「五年再造一個海天」
在做大規模後,海天也在為上市做準備。
2010年海天轉制為股份公司,國有30%持股減持退出,員工持股平台也同期回購員工股份退出,發起設立海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上市做準備。也是在這個時候,龐康陷入到海天成立以來最大一場輿論風波
2014年銷售過百億的海天迎來上市時刻,市值近500億元,與當時五糧液的市值比肩,惹得媒體爭相報道,「一個打醬油的企業,如何比肩五糧液?」
更讓人羨慕的是,海天上市造就34位億萬富翁,其中,龐康以199億元的身家躋身全球頂級富豪。
「海天是伴隨著新中國發展而不斷壯大的」,在接受上證報的一次採訪中,龐康表示,「在這個過程中,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品牌意識不斷加強,改革開放帶動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也為海天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發展條件,政府出台了各項政策扶持企業發展壯大。」
上市之後,龐康提出「五年再造一個海天,營業收入翻一番」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目標。
海天發展實在是太快了,2018年便提前完成這一目標。當年海天味業營業收入突破170億元,實現再造一個海天的目標。
更令行業豔羨的是,當年僅醬油產品的營收就突破百億元,海天醬油升級為「國民醬油」。
在短短六年後的2020年,海天味業市值就漲到6500億元,超過中石化,逼近中石油,「醬油茅」聲名顯赫。一年後的2021年,公司市值一度突破7000億元。龐康的身價超過張一鳴和劉強東。
小結
作為行業少有的百億醬油大宗單品締造者,龐康對海天味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體現在自動化生產線、生產基地的構建和品牌的打造上。
時至今日,這依然是海天的競爭籌碼。但在龐大的規模面前,海天也出現業績增長失速現象,資本市場股價也在持續調整中。疊加「雙標」等事件衝擊,海天味業的品牌聲譽也遭受損失。
無獨有偶,在早年的一次採訪中,龐康恰巧談到對順境的理解。他認為,「無論遇到順境也好,困難也罷,海天始終有其堅守的初心,始終堅持守拙、擇善、務實、創新的企業精神。」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