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假期结束、A股开盘前,外围市场却有一些“不太好”的消息。
美东时间10月7日(周五),美国再次遭遇“黑色星期五”,上演“股债双杀”戏码。股市方面,道指跌2.11%,标普500指数跌2.8%,纳指跌3.8%。标普500各大板块当周首次全线崩溃,IT板块跌逾4.1%领跌,主要科技股如AMD(AMD.US)、英特尔(INTC.US)、英伟达(NVDA.US)、台积电(TSM.US)领跌。债市方面,2年期美债收益率日内一度升近9个基点,逼近十五年高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日内进一步上升,已连续10周上涨,为近五十年来最长的连续上涨纪录。
而这些突然“异常”的市场反应,源于公布的超预期非农数据报告,加剧了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
这份超市场预期的非农数据有多好呢?美国劳工部报告显示,美国9月非农就业增加26.3万个工作岗位,9月失业率从3.7%降至3.5%,维持近半个世纪来的低位。
9月非农数据公布后,有着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著名记者Nick Timiraos很快发文,标题为“美联储正在通往另一次大幅加息的路上”。
事情就是这样,按理论来说,强劲的就业率有利于经济增长,宏观环境稳定,但恰逢美联储开启了加息周期,2022年美联储已经加息了五次,累计加息300个基点,创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陡峭的加息幅度。
在加息周期开启下,这份超预期的非农报告反而让市场解读为负面消息,因为若美联储继续加息,理论上将对如今流动性强、“泡沫大”的科技股、新兴行业造成利空反应。所以市场已提前反映了美联储可能在11月继续加息的负面预期。
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11月加息50个基点至3.50%-3.75%区间的概率为20.4%,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79.6%。
鉴于以上数据,目前市场已“基本”达成共识:11月大概率加息,而且是继续加息75基点。
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后,各国央行又是如何做的呢?
以9月21日美联储最近的一次加息为例,当日美联储宣布年内第三次加息75基点,9月22日,瑞士央行超预期加息75个基点,结束了持续8年的负利率政策。同日,英国央行和挪威央行也宣布加息50个基点。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于9月26日表示,欧洲央行将继续加息以应对通胀水平持续攀升。
全球“加息潮”开启,为何主要央行都选择“跟随”而不是“抵抗”?因为目前全球货币仍以美元为主,根据IMF、世界银行等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大概在六成,虽然这几年占比呈下降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仍然是最主要的。
经济环境的改变叠加这两年的疫情,各国目前不仅要盯着国内,也要看美联储的“脸色”,除了央行“灵活调节”货币、汇率,也有其他手段。
说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全球外汇储备普遍在下降中。据统计,全球外汇储备今年缩水约1万亿美元,降幅7.8%,是2003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最大降幅。
以离我们“更近”的中、日、韩为例。
10月7日,根据外管局公布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截至2022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290亿美元,较8月末下降25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43亿元),降幅为0.85%。
日本财务省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日本外汇储备较前一个月减少了超5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00亿元),连续2个月下降,创有记录以来单月减少量的最大值。
另外,韩国央行最新数据显示,由于动用外汇储备支撑韩元汇率,韩国的外汇储备在9月份出现了近14年来的最大降幅。
为什么外汇储备在下降?
各国外汇储备下降可能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随着美元兑其他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如欧元和日元)的汇率升至20年高点,这些货币折算成美元的价值也随之下降,因此各国以美元计的外汇储备随之缩水;二是,外汇储备的减少也反映了各国外汇市场的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央行动用储备资金来抵御本币贬值,同时阻止国际资金流出本国市场。比如日本财务省解释了9月外汇储备环比创纪录下降的原因,“外汇干预是外汇储备下降的一个因素”。
换种说法就是:1、各国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规模随着汇率变动出现了“账面”上的减少,而在美元近期快速升值的情况下,各国外汇储备的“账面”减少幅度在短时间显得很大;2、各国主动释放外汇储备,干预美元回流,稳定国内环境。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在看不见硝烟的金融市场,也是如此。这几年随着美联储宣布退出QE开始缩表、加息,我们在股市和债市已经多次“见证历史”。而一个可预见的未来是,在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之前,我们可能还要继续“见证历史”。
不过,有巴菲特老爷子和我们一起见证历史,我们好像也不太亏啊。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