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头顶“AI四小龙”光环的云从科技(688327.SH)正式登陆科创板,作为继商汤科技之后的第二家上市企业,公司处于聚光灯下,交投也相当活跃。
资料显示,云从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四大领域已逐步实现成熟落地应用。公司与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和商汤科技并称AI四小龙。
自5月31日以来,云从科技股价接连大涨,不断创新高,5天内涨幅84%,期间还触发临时停牌。目前公司报收35.88元/股,市值265.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云从科技此次上市募资17.28亿元,较此前计划的37.5亿元缩减超20亿元。
AI国家队
区别于“AI四小龙”中的其他三家机构,出身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云从科技,其股东背景多为“国资背景”股东。
据悉,云从科技很多客户都是国有单位,尤其金融企事业机构,数据的保密性自然非常重要。云从创始人周曦在创业之初就坚持只接受国有资本的注入,原因在于为了避免国家重点行业的敏感性。
因此,公司往往也被外界称为“AI四小龙”中的国家队。内资背景的优势,让云从科技有效规避了大量境外数据泄露与隐私安全侵犯的风险,这让公司在上市之初,便快速地获得监管信任,领先登陆科创板。
另一方面,跻身国家队的“底气”来自于技术实力。根据招股书,云从科技拥有自主可控且不断创新的人机协同核心技术,曾先后 9 次获得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桂冠,并于2018年获得了“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实现从智能感知到认知决策的核心技术闭环。公司自主研发的跨镜追踪(Re-ID)、人脸识别、隐私计算和对抗性神经网络等技术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其中:跨镜追踪技术2018-2020连续三年三次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得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冠军;人脸识别、3D 人体重建、 OCR、语音识别、NLP等技术屡次在权威数据集突破世界纪录。
业绩的窟窿
云从科技的募资金额缩水较大,背后的原因可能和公司的业绩“窟窿”有关。
在上市之前,关于云从“流血上市”“增收不增利”等词汇就不断出现在一些媒体头条。
根据招股书,2019-2021年,云从科技的总营收分别为8.07亿元、7.55亿元和10.76亿元,同一时期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0亿元、-8.13亿元和-6.3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20.85亿元。在此期间,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持续为负。
事实上,在AI赛道中,长期亏损已成为常态。据公开数据,商汤科技在2019-2021年累计亏损343.03亿元,旷视科技在2018-2020年累计亏损127.66亿元,而依图科技在2018-2020年上半年累计亏损61亿元。
AI企业普遍存在着‘高估值、高研发、高亏损’的情况,同时还面临着商业化不及预期的困局,盈利前景并不明朗。
“烧钱”不断
亏损的原因在于AI赛道尚处于生命周期里的成长阶段,行业竞争激烈,需要大规模的研发开支,以换取市场份额增长。而研发,是最烧钱的买卖。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云从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54亿元、5.78亿元和5.3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6.26%、76.56%和49.63%,呈现出连年居高不下的态势。
作为对比,2021年财报显示,商汤科技的研发投入为30.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65.1%,甚至比云从科技还要高。
目前行业的普遍共识是,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尽可能拓宽护城河,在商业化尚未完全落地的情况下,研发费用难“刹车”,或将继续水涨船高。
在造血能力不足,且需要大肆“烧钱”研发和扩张的情况下,融资就成为了AI企业的救命稻草。自2015年成立以来,云从科技共完成11轮融资,融资金额累计超过40亿元。
其中,最后一轮融资定格在2020年5月份。投资方包含中网投、上海国盛集团、南沙金控、长三角产业创新基金、工商银行、海尔金控、信中利、工银亚投、高捷资本等等知名机构。
结语——
随着上市之路大开,云从科技再度站上风口浪尖,向资本市场讲述它的故事和未来。
目前看,人工智能赛道早已过了早期的创投热潮,从资本层面进入“挤泡沫”阶段。对云从来说,上市只是开始,如何获得持续造血能力,彻底摆脱亏损魔咒,才是跑赢这场马拉松的关键。
据海通证券测算,云从科技的扭亏为盈的时点预计在2025年,云从科技也在招股书中称,随着发行人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毛利率提升,预计在2025年实现盈利,并在未来年度不断扩大盈利水平。作为首家明确披露盈亏平衡点的AI公司,不敢说云从让市场看到了信心,但起码有了点盼头。
日前,云从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业绩,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67.02%;净亏损1.16亿元,亏损同比减少45.52%,这也向外界释放出了亏损开始收窄的积极信号。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