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房地产市场走过了近20个年头后,漳州发展(000753.SZ)的地产之路或许要画上句号了。
随着漳州发展剥离地产业务的脉络逐渐清晰,资本市场也随之闻风而动。5月19日-23日的三个交易日,漳州发展股价喜迎三连板,刷新逾5年来新高。
到了5月24日,漳州发展股价在早盘开盘一字板的背景下,上午11时开始股价大幅拉低,最终收跌2.04%,遗憾未能斩获四连板。
2022年,对于漳州发展来说是一场大革命,走上了深度转型的道路之上。业务瘦身、聚焦业务、跨界光伏、高管换血等等,漳州发展的这场巨震,足够吸人眼球。
卸掉地产包袱,股东拍手称快!
当下,一方面是国内地产市场低迷,另一方面是新能源势头旺盛,令不少地产企业纷纷在新能源领域寻求另一条增长曲线。
如天津地区的老牌房企广宇发展(000537.SZ),在去年9月选择了与地产业务“决裂”,同时置入鲁能新能源100%股权,完成了由地产企业到新能源企业的历史性转变。
地产行业内这一重磅资产重组,也让广宇发展成为A股市场上的一只妖股,资产重组的消息在坊间盛传后豪取13连板,实现了逆风翻盘。
而目前的漳州发展,也有点当时广宇发展的影子。不同之处在于,漳州发展是被动卸掉地产包袱。
继4月28日公告表示根据漳州市委的工作要求将剥离地产业务,并聚焦新能源、生态环保产业后,漳州发展于5月24日的股票异常波动公告中称:公司实控人漳州市国资委按照漳州市委、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国有企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的有关工作要求,正在推进公司地产业务剥离。
换言之,漳州发展已将其地产业务的剥离计划付诸了行动。作为曾经的利润主力军,公司的地产板块也将随着公司战略转型升级而落下帷幕。
值得留意的是,在此之前,漳州发展并不打算放弃地产这块现金奶牛。今年1月,漳州发展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没有计划将地产业务剥离出来。而话音刚落不到4个月,漳州发展就被动改变了计划,要与地产说“拜拜”了。
从股价表现看,资本市场对漳州发展的此次转型是充满热情的。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表示:房地产转型新能源的国资股,干就完了!
那么,砍掉地产板块,对漳州发展意味着什么?
尽管在地产市场有近20年的沉淀,但漳州发展的地产业务几乎只局限于漳州市一隅之地,无规模优势,风险敞口较大。此外,在行业生变的背景下,地产业务的存在并不利于公司在转型新能源后的再融资功能,且地产业务资金沉淀期长,影响业务转型的资金需求。
回顾漳州发展的地产业务进程,因受制于区域小、竞争大,以及拿地困难等因素,导致该业务的合同销售额跌宕起伏。于2015年-2017年,公司地产业务销售额较此前出现骤降,2020年及2021年的销售额亦出现大幅缩水。
上图可以看到,过去6年,漳州发展的地产板块营收及净利润均大起大落,2019年以来更是持续下降,未能充当起公司实现增长的驱动力。放眼国内地产市场,漳州发展只能称得上小型房企,在疫情冲击以及政策压力下风险抵御能力显然不强。
因此,与其说在漳州市这块一亩三分地中搞地产,不如放弃这块业务,腾出资源和资金将目标瞄向市场拓展确定性更强的新能源领域,这也顺应了上文提到的“国有企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的工作要求。
努力转型,静待春来?
从业务结构看,漳州发展这一路走来都是“不务正业”。或者说,公司根本就没有正业。
业务分散且缺乏协同性,以至于漳州发展在二级市场上的概念贴合度上有些混乱。在同花顺的分类中,漳州发展集合了“福建自贸区”、“地下管网”、“光伏概念”、“水利”和“地产”等多个不相关的概念。
但从营收构成看,以“汽车经销商”来称呼漳州发展最合适不过了。2021年,公司汽车销售业务占了公司营收的半壁江山;其次是水务安装工程业务,收入比重近3成;而地产业务,是漳州发展的第三大业务,收入比重约为10%。
汽车经销、水务、地产、贸易、垃圾处理、建材产品等业务,这些业务相互沾不上边,就如一口锅中的“大杂烩”,不像很多企业一样有着“一体化产业链”的布局。资源过于分散,并不利于漳州发展整合资源进行聚焦,这是公司近年来难以实现业绩突破的重要因素。
过去数年,除了老本行水务业务(包含水务安装工程、自来水销售及污水处理)实现了较为稳定的增长外,汽车销售和房地产业务则成为漳州发展的“拖油瓶”。
特别是公司第一大业务汽车销售业务,自2017年以来受汽车市场低迷影响持续萎缩,并连续三年出现了亏损。如公司旗下福州玖玖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在2021年实现高达2.5亿的营收,但却亏了240万元,盈利空间十分有限。
漳州发展作为传统汽车经销商,近些年来在行业大变局之下没能顺势转型。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很多,客观因素包括汽车市场进入饱和状态、疫情导致消费低迷、厂家直销模式盛行等。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颠覆型玩家进入市场,汽车产品和技术、市场环境与结构在变、消费者需求以及销售渠道都在变化,使包括漳州发展在内的传统汽车经销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公司的汽车经销门店主要在漳州、福州和三明一带,以销售传统中低端品牌车为主,没能吃下高端市场的红利,且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布局亦相对匮乏。为此,在2021年,漳州发展加大转型力度,优化品牌结构、整合售后资源以及探索新能源物流车业务,但成效并不显著,当年该板块营收只取得4.32%的增长,并产生了近6000万元的亏损。
因产业不够聚焦,两大业务经营业绩不佳,且成本管控能力有待加强,漳州发展过去数年来的净资产收益率整体偏低,整体处于5%左右的低水平。因此,如何培养自身真正的“正业”,并做强做大,不断提升盈利能力,成为摆在漳州发展面前的头等大事。
去年来,漳州发展也在为未来的发展描绘出了蓝图,转型升级的决心展露无遗。
在去年2月,漳州发展发布了《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明确了公司以“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为先导,聚焦智慧水务、生态环保、低碳出行、绿色建造,成为行业领先的城市运营服务商”的战略定位。到了去年10月,公司调整了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提出“以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为先导,聚焦新能源、生态环保、绿色建造、低碳出行,走出漳州,面向全国,成为行业领先的城市运营服务商。”
这个战略定位,与5月24日公告提到的“做强做优水务板块,聚焦新能源、生态环保等领域”相吻合。而“走出漳州,面向全国”,是公司战略规划的关键词,看得出公司摆脱地域限制的决心很大。
按照公司规划,在砍掉地产业务后,未来公司的主业将是“水务+新能源”,形成两条腿走路的格局。未来为了聚焦该两个领域,公司是否会退出汽车经销行业?以及建材产品和进出口贸易等业务?还是存在可能性的。
毕竟,一家企业的精力是有限的,手伸得过长,反而更难抓到“猎物”。
高层频换血,战略稳定性受考验?
企业战略大转型,往往伴随着高管层的换血。
Wind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漳州发展高管层出现大地震,累计有7名董事会成员以及5名高管相继离任。单是2022年以来,就有5名管理层人员离开了公司。
而漳州发展的一把手——董事长,自2016年以来更是更换了4任人选,且董事长的任职时间越来越短,辞任理由均是因为“工作变动”。但显然,“工作变动”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市场经济不景气、行业拐点已至、企业经营战略调整等深层因素。
在频频更换的董事长中,黄键鹏于2017年6月-2020年5月任职,任职时间近三年;赖绍雄于2020年5月-2021年9月任职,任职时间不到一年半;80后董事长吴子毅于2021年11月任职,并于上月底辞任,不到半年时间便匆匆退出公司一把手的座椅。
此外,林阿头和李勤这两位2008年就进入董事位置的老将,也在近半年以来相继辞任。而总经理、监事、独立董事和战略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位的管理层,也在近半年来陆陆续续离任。
近日,现年38岁的赖小强被选举为漳州发展的董事长。资料显示,赖小强曾任漳州信息产业集团董事长,漳州信息产业集团属重点国有企业,主要承担漳州市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相关的四大板块业务。
高层人士频频变更,背后因素无非是漳州发展业绩不佳、战略定力不强造成的。而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新的血液,这也体现出地方国资委对漳州发展改革的重视。
从另一个角度看,通过换血来调整管理层,在一定程度是也需要付出阵痛的,比如战略的稳定性能否持续是需要经受考验的,公司的前景也难免会更扑朔迷离。
为向股东释放积极的因素,去年11月3日至今年3月17日,漳州发展控股股东福建漳龙累计增持了公司1256.9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7%。可以看出,漳州发展对往新能源方向转型狠下了心,而大船掉头往往需要淌水过河,“水务+新能源”这两个车轮,能否带着漳州发展驶向下一站,需要时间的验证。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