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新冠概念股繼續強勢,華潤雙鶴盤中一度漲停10%,收盤仍漲3.56%,報收19.79元/股。
自3月24日華潤雙鶴漲停以來,該股股價上漲已超50%,目前公司市值206.5億元,創下三年以來的新高。
沾邊「新冠藥」
華潤雙鶴近期頗受資金追捧,原因是公司此前曾被傳將在3月底和真實生物簽訂代理生產、銷售抗病毒藥物阿茲夫定的協議。
阿茲夫定(Azvudine,簡稱FNC)是最近被市場爆炒的一款新冠口服藥,是目前國内許多在研新冠口服藥之一,背後公司是河南的真實生物。
在疫情反復的背景下,市場對於和新冠沾邊的藥物總是抱有極大期待。此前,由於被投資者認為能生產阿茲夫定的原料藥中間體,拓新藥業自2月下旬以來股價出現較快上漲,還因此在3月初收到關注函。2月25日至今,拓新藥業累計漲超70%。
值得一提的是,阿茲夫定原本研發是用於治療「艾滋病」,而非「新冠病毒」。
事實上,自新冠疫情2020年初爆發以來,全球範圍内對抗新冠病毒的藥物和疫苗研究就極其關注。其中,「老藥新用」就是策略之一,例如,瑞德西韋最初由吉利德科學公司開發用於治療埃博拉病毒病,由於顯示出抑制新冠病毒活性的有效性,彼時也在一些國家獲批用於重症新冠患者緊急使用。
阿茲夫定的研發策略也是如此,儘管該藥物尚未獲批抗艾滋病毒,但基於其是一種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係廣譜抗病毒臨床候選藥物,也被嘗試作為抗新冠病毒進行開發。
不過,關於阿茲夫定的新冠療效,目前仍在進行各類臨床試驗。2021年9月, 真實生物CEO杜錦發在接受行業媒體採訪時還表示,如果藥物臨床效果理想,由於其屬於核苷類藥物,具有口服、低成本的優勢,能對此後疫情防控提供幫助。
截至目前,阿茲夫定並未獲得新冠肺炎適應症的附條件批準上市。華潤雙鶴也未公佈和真實生物相關的合作公告。
集採風險猶在
華潤雙鶴主要從事藥品開發、制造和銷售。公司是華潤集團醫藥板塊的化藥支柱。目前「華潤係」共有四家醫藥企業,包括華潤三九、江中藥業、華潤雙鶴和東阿阿膠。
華潤雙鶴早期主要產品為輸液,後面輸液市場滲透率逐漸飽和,公司開始進軍慢性病市場,以降壓降糖降脂為主的慢性病產品,類似高血壓這種賽道,產品復購性較好,此後華潤雙鶴繼續進軍包含兒科、心腦血管、腎病、精神、麻醉、呼吸在内的專科領域。
目前,華潤雙鶴營收主要來自慢病業務,營收佔比較高,毛利率也較高,隨後是輸液業務,專科業務則是未來的潛力點。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集採趨勢愈演愈烈,是醫藥行業的「達摩克里斯之劍」,而華潤雙鶴的大部分營收來自於化學仿制藥,其影響不可謂不大。
3月24日,華潤雙鶴公告2021年收入91.1億元,同比增長7.1%,歸母淨利潤9.4億元,同比下降6.9%,業績增速低於市場預期。公司解釋稱慢病領域的部分產品因為集採,價格降幅較大,導致的利潤下滑。
具體看,慢病板塊 2021年收入29.9億元,同比下降13%,公司的慢病產品主要是降壓降脂類,銷量大,競爭品牌多,是帶量採購重點關注領域,仿制藥價格下滑明顯,華潤雙鶴業績受挫也在意料中。
輸液板塊 2021收入26.2億元,同比增長5.7%,2020年,華潤雙鶴的業輸液業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嚴重,收入大幅下滑,在此低基數的情況下,輸液市場增速也比較低,增長乏力。
而公司專科板塊 2021 收入13.0億元,同比增幅3.8%,其主要產品兒科用藥領域珂立蘇和小兒氨基酸保持市場份額第一。
(圖源:華泰證券研報)
從近些年公司的營收、淨利潤變化情況來看,華潤雙鶴遭遇發展的瓶頸期。公司似乎也清楚意識到這一點,開始加大研發投入,搭建仿制藥集群,追求差異化品類(如多肽技術和控釋技術平台)。
另外,華潤雙鶴謀求轉型,聚焦創新藥,加大出海合作。公司控制腫瘤轉移口服藥物 Fascin 蛋白抑制劑當前美國 II 期臨床。此外,與美國Ligand公司共同開發 COVID-19 口服小分子RNA 聚合酶抑制劑藥物(目前臨床前研究),未來有望獲得在亞洲主要區域的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利。
結語——
華潤雙鶴背靠央企,總體經營比較穩健,不過在國内仿制藥行業總體承壓的背景下,公司利潤增長顯露疲態。
值得關注的是,華潤雙鶴回購較為積極。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已累計回購股份數量為2158.75萬股,佔公司總股本2.07%,已支付的總金額為2.81億元,回購均價約為13元附近。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