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矽料供應緊缺的背景下,光伏矽料環節投資熱潮再起,不僅是大全能源等矽料巨頭相繼擴產,還引來信義光能、合盛矽業等新玩家競相湧入...
近日,「矽片新秀」上機數控又抛出一份逾百億元矽料投資項目,引發市場軒然大波。
截至2月25日收盤,上機數控大漲超7%,報158.81元/股,總市值達437.1億元。
抛百億矽料擴產計劃
說起上機數控,可能大家都並不陌生。公司是業内最早的光伏專用設備生產商之一,與協鑫、晶科能源等多家知名光伏企業均有合作,相關產品市場佔有率超過四成,被視為切片機設備龍頭。
不過,公司並不就此滿足。2019年涉足光伏矽片制造環節,搖身一變為「矽片新貴」,上下遊大單更是接連不斷。
當前,公司又將觸角延伸至上遊矽料環節。2月24日,上機數控發佈公告稱,擬在内蒙古包頭市固陽縣投資建設進行年產15萬噸高純工業矽及10萬噸高純晶矽生產項目,項目總投資預計118億元。
根據規劃,本次項目分為二期具體實施,第一期設計產能為8萬噸高純工業矽項目、5萬噸高純晶矽項目,項目總投資預計為人民幣60億元;第二期項目將根據市場情況推進。
對於該項目的資金來源,上機數控表示,包括但不限於以自有資金、金融機構借款或其他融資方式,公司將根據實際資金情況對本項目的實施進度進行合理規劃調整。
要知道,2021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營收109.06億元,歸母淨利潤16.37億元,對於近百億的開銷是完全不夠的。
然而,公司決心進軍上遊矽料環節,離不開光伏產業的超高景氣。
2021年光伏上遊矽料原料緊缺且價格高走大家有目共睹,不少矽片及下遊廠商備受煎熬,這對於矽片新玩家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為了保障原料供應,公司不斷加強於供應商的合作,增加矽料採購。據不完全統計,上機數控在近兩年的時間内簽訂的矽料採購合同約達537億元,合計近35萬噸。
當然,在原料價格高企的背景下,外購原料不是最佳的方案。於是,公司早與去年年初便開始與矽料龍頭保利協鑫能源子公司達成合作,投建30萬噸顆粒矽項目,預計將於2022年3 季度投產。加上本次投資,上機數控可謂是鉚足勁兒。
不過,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矽料市場,公司再一次轉型能否成功,從而博得市場青睐麽?
據了解,矽料生產本質上為化學提純,是光伏產業鏈的真正起點,算得上產業鏈上最賺錢的一個環節。但由於進入壁壘較高、重資產、產能建設與爬坡周期長等特點,一般企業如果沒有多年的生產經驗積累,是很難在短期内建立起精益生產模式。
就通威股份而言,於2006年跨界投資多晶矽開始逐步加大對光伏的投入,如今已經是全球矽料龍頭。該公司的資產便是典型重資產行業特點,2020年固定資產,在建,無形資產,等合計345億佔總資產54% ,帶來年折舊費用24億。
而上機數控重資產佔比明顯偏低。最新數據顯示,2021上半年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總計為32.82億元(25.87億元、5.66億元、1.29億元),總計佔據107.90億元總資產的30%,折舊費用僅有1.02億元。
矽片新秀,業績飙增
作為光伏產業的重要玩家,上機數控近幾年來一直不斷延伸產業觸角,從矽片切片機設備龍頭,再到矽片新貴,一路來取得了不少成績,尤其在近一年多時間屢獲大單。
據公告披露,僅僅在矽片業務上,公司便簽訂了總計394億元的銷售長單,客戶涵蓋天合光能、阿特斯、東方日升、正泰新能源、通威股份、龍恒新能源、愛旭股份等優質客戶,包括優質組件設備龍頭企業、優質電池片龍頭企業。
在手訂單源源不斷湧入,為公司提供了一定的業績支撐。
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公司營收規模一衝而上,達30.11億元,相較2019年足足增長了2.7倍。在此期間,盈利暴增,由2019年1.85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5.31億元,同比增長186.72%。
可以見得,在公司大舉佈局矽片賽道之後,實現業績「突飛猛進」,創下歷史最佳水平。
步入2021年,光伏產業持續升溫,上遊原料漲價傳導,帶動矽片價格一漲再漲,為矽片廠商提供豐厚的利潤回報,包括上機數控外、雙良節能、中環股份、京運通在内的矽片廠商均賺得盆滿體滿。
2021年業績快報顯示,上機數控實現營業收入109.06億元,同比增長262.22%;實現歸母淨利潤16.37億元,同比增長208.01%。
對於業績的增長,公司表示公司單晶矽業務銷售規模持續擴大,使得公司的銷售收入增長,推動公司業績穩步上升。
儘管公司業績表現不錯,但依舊存在不少隱患。從產品毛利率表現看,2019年以來下滑趨勢逐步加大。數據顯示,2018年公司的產品銷售毛利率高達47.49%,至2020年毛利率已減少至27.47%。
從產業鏈利潤傳導角度看,在上遊矽料價格持續上漲、下遊電池片和組件企業利潤空間消失殆儘的情況下,矽片企業就無法將成本的上漲全部向下遊傳導了。當然除行業寡頭外,不具備議價權的矽片玩家利潤空間壓縮明顯,這亦是公司產品毛利率急速下滑的核心原因。
此外,相對矽片行業巨頭而言,公司在拉晶工藝上並不具備成本優勢。
據了解,精細化管理方面,隆基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積累,在拉晶工藝上,可以單次連拉6根以上,並且精良率可以達95%以上。而上機數控主要採用外部採購,工藝成本大大高於巨頭,處於劣勢。
後語:
二級市場上,去年9月初公司股價創下新高,站上358.12元/股高點,其後股價震蕩調整了一段時間,最終還是沒能抵擋股價下跌的萎勢。自高點盤整至今,公司股價已累計跌超51%,較去年股價高點已然腰斬。
值得一提的是,上機數控擬發行的可轉債轉債將迎來申購。2月24日,上機數控發行公告稱,擬公開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不超過24.70億元,用於包頭年產10GW單晶矽拉晶及配套生產項目,建設周期預計為24個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