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68億元大手筆加碼氫能源!
2月15日,粵水電公告,公司與烏海市政府、興邦科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次合作意將烏海市建成全國重要的氫能創新研發、裝備制造、示範應用產業基地,助力烏海市積極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和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係,總投資超過168億元。
2月16日,粵水電股價一字漲停10%,封單2.8億元,目前公司市值66.61億元。
「氫」風徐來
公告顯示,此次投資氫電產業鏈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項目。首先是設立1個國際院士未來零碳氫能科創中心。公告稱,此次合作將組建國際頂尖標準高端材料及氫能裝備實驗室,突破氫能領域「卡脖子」技術的研發攻關,提高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水平,實現專利設備、材料、產品自主可控。
其次是打造2個碳中和氫電產業園,包括:風光綠氫制儲運加產業園和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其核心部件產業園。
最後是圍繞產業上下遊佈局三大產業鏈集群,包括:上遊風光發電、綠氫制儲運加;中遊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其核心部件研發生產制造;下遊綠氫及其燃料電池在交通運輸、建築、公用設施、軍事、船舶及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
公司表示,此次合作各方將聯合引進央企、地方國企、金融機構與社會資本,共同設立氫能綠色金融服務平台,規劃投資20億元完善氫能產業金融服務體係。並且氫電發展規劃將緊扣一體化、高標準分三年完成整體產業鏈落地,預計總投資168億至188億元。項目預計形成1萬台(套)氫燃料電池模組、氫燃料電池重卡和公交環衛車輛等應用,並形成滿足1萬台氫燃料電池車輛所需制氫、加氫供給服務能力。公告稱,此次戰略合作協議有效期為5年,到期未續簽協議,本協議自動終止。
三方各有優勢。烏海市擁有巨大能源寶庫、應用場景廣闊等優勢,興邦科技能夠發揮氫能技術創新龍頭企業引領作用。而粵水電主要負責風電、光伏新能源及綠氫制儲運加的投資、建設、運營。公司將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做好可行性研究工作,履行公司的決策程序。
據公告披露,自2019年以來,粵水電與多地政府展開合作,大力發展包括氫能源、光伏在内的新能源業務,共計簽訂合作協議15項,目前上述項目均處於籌備階段。
比如2022年2月,粵水電全資子公司與湖南省郴州市安仁縣平背鄉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在安仁縣平背鄉投建光伏+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具體建設内容為在自建食用菌大棚上發展光伏等新能源產業,預計裝機100兆瓦,總投資4億元。
此前2021年11月18日,粵水電公告,與廣東珠海富山工業園管理委員會簽訂《富山工業園源網荷儲一體化綜合能源管理項目投資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公司具體建設内容為分佈式光伏項目、儲能項目、綜合能源管理中心、智慧停車場等,項目總投資約41.50億元,每年可為園區提供電量約8.6億kwh,可減少碳排放約35萬噸。
轉型新能源運營商
上述一係列動作,表明粵水電正積極響應雙碳政策,轉型成為新能源運營商。
粵水電背靠廣東國資委,原本是廣東省水利水電工程龍頭企業,施工經驗豐富,同時在珠三角等省市軌道交通市場擁有較好的行業口碑和專業經驗,集設計、施工、建設、運營、管理全過程服務於一體。
不過由於工程業務比較傳統,成長性較低,近年來公司持續發力清潔能源領域,並在水電、光伏、風電等業務發展方面取得不錯進展。公司堅持傳統工程建設和發電雙主業發展。
公司的營收靠工程施工,利潤卻主要靠發電,2021年上半年數據顯示,發電業務的毛利佔比為71.2%,且仍有增長趨勢。
這種比較奇怪的現象,背後的原因在於,相比於傳統的工程建設業務,清潔能源發電盈利能力十分可觀。去年上半年公司各大發電板塊毛利率均超60%,而水利水電、市政工程毛利率僅為3.92%、1.81%。
此外,以2020年數據看,公司在同行業中,發電業務的毛利率也處於高位。
此前市場擔憂新能源消納問題,認為公司發電業務業績彈性較低,利潤不一定能夠釋放。
不過公司風光發電項目均位於優勢地區,新能源消納正逐步解決,「棄風棄光」比例越來越低,促使處在優質風能、太陽能地區發電項目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
2021年上半年,粵水電清潔能源發電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47億元,同比增長7.41%。其中風力、光伏發電營收分别為4.26億元、2.74億元,佔比在 80%以上。
截至半年度末,公司已投產發電的清潔能源項目總裝機1517.38MW。按照計劃,2021年將完成清潔能源投產20萬千瓦、新增核準備案70萬千瓦。
隨著未來新能源行業的蓬勃發展,包括綠電交易的推進,公司景氣度有望維持高位。
結語——
目前來看,粵水電正在快馬加鞭的轉型為新能源服務商,本次牽手烏海市落子氫電產業鏈則是在新能源領域的又一次有益嘗試。隨著商業模式的改變,公司毛利率肉眼可見的改善,未來成長可期。
不過由於公司諸多項目仍在籌備中,後續情況如何,還需要具體跟蹤。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