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政策扶持和市场发展双轮驱动下,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急速增长。回顾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火热的市场需求难以抵挡。
然而,伴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批量“退役”的动力电池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工信部等八部门近日印发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建回收渠道,构建跨区域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在备电、充换电等领域安全梯次应用。
作为整车“心脏”的动力电池,不仅成本高,回收难度更高。当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政策愈发明晰,二级市场投资热情也瞬间被点燃。
2月11日,动力电池回收及汽车拆解概念板块冲高大涨。个股看,迪生力强势涨停,超越科技大涨超15%,天齐锂业、天奇股份、格林美等个股纷纷跟涨。
动力电池回收“催生”新蓝海
众所周知,电池并不能像普通的垃圾一般随意处理掉,如果置之不理对于土壤和水源可能产生长期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动力电池处理回收亦不简单。
根据国家规定,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就面临退役、被强制回收。对于报废的动力电池主要有梯级利用和回收再生两种处置方式。
具体看,梯级利用是将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即将剩余容量较高的退役电池在低要求的电池领域进行二次使用;回收再生则通过干法、湿法等特定回收工艺筛选再生得到有价值的金属材料。
相较而言,报废拆解回收流程相对简洁,为目前电池回收的主要技术手段。而梯次利用的退役电池目前主要被应用于储能、电信基站、低速电动车等领域。
从产业链角度看,回收回来的电池,还需要经过炼制,形成再生可利用原料才可供上游厂商生产销售。即是说,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划分为“回收—再生利用—销售”三个环节。
要知道,2021年新能源上游原材料一度趋于紧缺,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供应格局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逐步得到了重视,一定程度也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站在市场的角度,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逐步放量的背景下,回收产业链有望成为一个千亿级市场。国家能源署预测,未来10年该行业的规模将会达到1648亿元,或将成为一个新的爆发行业。
巨头争相抢食大蛋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回收系统尚未成熟,正规的回收企业仍然比较少,目前经过工信部“认证”的拥有合格回收资质的企业只有27家。
其中,电池厂商宁德时代旗下子公司邦普循环现有处理废旧电池总量超12万吨/年,回收处理规模和资源循环产能均属亚洲前列。
“钴爷”华友钴业已有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产能6.5万吨/年以上;主营报废汽车拆解业务的天奇股份,现有回收规模达2万吨/年,计划2023年回收处理能力达到5万吨/年。
“固废回收龙头”格林美则与全球超250家整车及电池厂签署电池回收协议,共同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目前该公司年回收处理废旧电池量占中国报废总量的10%以上,2025年预计回收动力电池达25万吨。
面对庞大的电池回收市场,以及可预见的市场前景,汽车后市场龙头也开始顶上这块“肥肉”。
比亚迪作为最早一批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车企,也是最先布局动力的电池的回收工作,目前已在全国设立了近40个的动力电池回收网点。2021年12月比亚迪宣布成立新的电池公司,重点对废旧蓄力电池回收再利用。
整车厂蔚来汽车选择与宁德时代、国泰君安等企业共同投资了电池资产公司“蔚能”,目标不只是做回收,而是要做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福特汽车宣布与美国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回收公司Redwood合作,致力于建立电池回收和电动车电池的供应链。
面对各方巨头的加速入场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值得期待的是,随着动力电池回收监管政策相继出台,对回收企业的各项要求正在补充完善,对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的相关责任亦逐渐明确。
财信证券认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制定速度加快,未来相关细分领域的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会逐步扩充,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动力电池回收再生市场放量在即。
东吴证券预计,随着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动力电池占比逐步提升,2030年动力电池占比预计将达到61%,2035年动力电池占比预计将达到70%。电池回收再生作为电池后周期行业,将显著显著受益于客观的累计装机规模与未来持续装机高增,电池回收行业维持长周期高景气。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