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1年的二級市場,新能源無疑是吸引資金最多、深受資本矚目的板塊,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更是資本追捧的香饽饽。千億市值公司往往具有龍頭股的特性,通過研究這些對象,可以對新能源板塊(鋰電、光伏、風電)有更深的理解,對市場風向的變化做到及時的跟進,不錯失投資機會。
寧德時代
寧德時代,向下對接新能源車企,向上對接鋰電材料廠商,起著承上啓下的妙用。
2021年5月31日,寧德時代市值破萬億,成為創業板首家萬億市值公司,12月初又高攀至16000億市值的高峰。
如果以每日的收盤價作為統計口徑,寧德時代股價從突破200元到500元,經歷時間並不算漫長,具體關口時間點如下:
首次突破200元大關是在2020-07-09;
首次突破300元大關是在2020-12-21;
首次突破400元大關是在2021-01-04;
首次突破500元大關是在2021-06-29;
12月3日盤中股價以692元/股創下2021年度的歷史最高值。2021年12月31日,其收盤價為 588.00 元/股,市值為 1.37萬億元。
寧德時代的股價或市值不斷創新高,一方面可以帶動整個鋰電、甚至是整個新能源板塊在二級市場方面的利好;另一方面,間接說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在產業層面朝著健康、繁榮的方向前進。
過去,寧德時代的一舉一動牽動著鋰電板塊的走向,如今寧德時代跺跺腳,整個A股都得抖三抖。
寧德時代8月份抛出的582億的定增預案,更是將鋰電的想象空間進一步拉大,一些券商竟開始勾勒其2060年的樣子。
甚至於民間有這樣的口頭語,若問鋰電還能火多久,直接看寧德時代的股價就知道。
比亞迪
比亞迪在新能源板塊中的角色一直比較特殊,因為腳踩「汽車」&「鋰電池」兩條船,且兩個領域做得都非常出彩,甚至在2021年啓動了分拆半導體上市的計劃。
汽車方面,乘聯會數據顯示,比亞迪在2021年1~11月份新能源車累計銷量為49.1萬輛,位居行業第一。
鋰電池方面,比亞迪在2021年1~11月份動力電池的累計裝機量為21.34GWh,市佔率為16.6%,位居行業第二。
半導體方面,比亞迪已經重新啓動半導體業務的上市之旅。
比亞迪2021年股價經歷了一次過山車式的震蕩後,在10月26日以333.33元/股創下其歷史新高,市值也超9100億元。2021年12月31日,其收盤價為 268.12元/股,市值為 7805 億元。
恩捷股份
隔膜賽道的領頭羊恩捷股份(002812.SH),在2021年抛出高達128億元的定增計劃,用於新增鋰電池隔膜項目、鋁塑膜項目等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以2021年上半年的出貨量作為衡量標準,恩捷股份出貨量為12億平,位居第一。
恩捷股份表示,2021第三季度鋰電池隔膜出貨量約8億平方米,目前每月出貨均比上月增長1000-2000萬平,未來幾年將以每年新增25條生產線為目標進行產能擴展和產線建設。截止到2020年底,恩捷股份隔膜年產能達27.5億平米,2021年隔膜產能預計45-50億平方米,預計到2022年產能達到70億平方米,交貨能力達45-50億平方米。
恩捷股份的股價在8月份以319.00元/股創下歷史新高。2021年12月31日,其收盤價為 250.40元/股,市值為 2235 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鋰電四大材料(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龍頭中,恩捷股份在二級市場受到的青睐度最高,股價也最高,這或許與其寡頭地位有關。
億緯鋰能
雖處於鋰電池廠商第二梯隊,但早在2020年7月,億緯鋰能就成功突破千億市值大關,2021年的歷史最高股價為118.18元/股,2021年12月31日,其收盤價為 118.18元/股,市值為2243億元。
擴產與增資是億緯鋰能2021年度的主旋律。
10月28日,公司與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億緯鋰能50GWh動力儲能電池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中一期20GWh,二期30GWh);
11月4日,公司與荊門市政府簽訂《戰略投資協議》,投資305.21億元,建設年產152.61GWh的荊門動力儲能電池產業園項目;
12月29日,億緯鋰能公告,公司擬以所持有的控股子公司惠州億緯集能有限公司51%的股權,全部向子公司億緯動力進行增資,增資作價30.17億元;本次增資完成後,公司持有億緯動力股權比例由97.94%變更為98.43%。
天賜材料
電解液龍頭天賜材料,在2021年6月22日,報收106.01元,總市值首次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010億元,後以170.51元/股創下年度股價新高,2021年12月31日,其收盤價為 114.65元/股,市值為1100億元。
2021年,天賜材料的核心戰略是擴產佈局「硫酸-氫氟酸-氟化鋰/五氟化磷-六氟磷酸鋰-電解液」一體化產業鏈,以確保自供比例,並大力擴產電解液及磷酸鐵。
12月29日,公司發佈公告,擬通過設立全資子公司肇慶天賜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廣東省肇慶四會市精細化工工業園投資建設「年產20萬噸鋰電池電解液項目」,項目總投資為人民幣8.2億元,其中建設投資為3.95億元,鋪底流動資金為4.24億元,項目建設週期為12個月。
6月17日,天賜材料連發多則公告加快電解液及其原材料產能建設進程,強化電解液一體化戰略。包括投資10.49億元建設年產15.2萬噸鋰電新材料(液體六氟磷酸鋰及二氟磷酸鋰)項目;投資5.13億元建設6.2萬噸電解質基礎材料項目;擬與個人股東王光明合資投建年產30萬噸磷酸鐵項目(一期),項目總投資5.04億元。
2021年11月九江天賜15萬噸電解液項目試產;2022年公司預計有福鼎、溧陽各10萬噸電解液投產;此外公司還規劃有南通20萬噸、溧陽二期10萬噸和此次公佈的肇慶20萬噸電解液產能。
天賜材料的電解液業務市佔率逐步提高,從2018年的22.3%提升至2020年的29.3%。
先導智能
作為國内最大的新能源裝備服務商,先導智能(300450.SZ)在2021年7月8日,市值突破千億元大關,成為新能源裝備行業首個突破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2021年度的最高股價為88.80元/股,2021年12月31日,其收盤價為 74.37元/股,市值為1163億元。
作為國產高端裝備智造的龍頭,先導智能始終專注於智能製造,聚焦於新能源產業核心,佈局鋰電池、光伏、3C、汽車、氫能、智能物流、激光等多個業務領域,在海外設置7家分公司。
2021年,先導智能有兩大動作,一個是業務版圖攻佔歐洲,一個是在固態電池與氫能裝備方面佈局。
2021年11月,先導智能與歐洲電池企業InobatAuto就其鋰電軟包整線生產項目簽署供貨協議,將為客戶提供覆蓋製漿、塗佈、輥壓、分切、模切,烘烤,疊片,組裝、化成分容,及智能物流系統、MES智能工廠解決方案等全部產品與服務。
先導智能12月6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公司已有固態電池生產設備相關佈局和技術儲備,部分產品可用於固態電池的生產;公司氫能裝備業務包括PEM電解槽製氫設備。
璞泰來
「鋰電負極一哥」璞泰來在2021年7月1日,盤中漲超6%至145元,市值首次超千億。2021年12月31日,其收盤價為160.61元/股,市值為1115億元。
作為寧德時代重要配套供應商,璞泰來聚焦負極、塗覆膜、鋰電設備、鋁塑膜四大業務板塊。目前,璞泰來正在加速圍繞寧德時代基地就進佈局。
12月28日,璞泰來公告,公司擬在原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產能建設規劃,擬通過東陽光氟樹脂新建2萬噸/年PVDF與4.5萬噸/年R142b項目,項目總投資金額約14億元。本次產能擴建後,將與東陽光氟樹脂現有的0.5萬噸PVDF產能形成完整配套,最終將形成2.5萬噸/年PVDF產能和配套的4.5萬噸/年R142b原料產能。
7月7日,璞泰來擬在肇慶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建設隔膜塗覆生產及鋰電自動化設備項目,項目總投資52億元。今年3月,其還宣佈在四川成立3家子公司,規劃投資140.8億元用於負極材料、隔膜及塗覆材料項目建設。
贛鋒鋰業
「鋰礦」一哥贛鋒鋰業(002460.SZ),早在2020年11月9日盤中市值達到1028億元,這是自2010年上市以來,市值首次突破千億。2021年12月31日,其收盤價為142.85元/股,市值為2053億元。
「搶礦」是贛鋒鋰業2021年度的關鍵詞。
2021年上半年,贛鋒鋰業就已經累計發起4次針對鋰礦資源的大規模收購,相關資金共計花費高達44.07億元人民幣。
贛鋒鋰業以自有資金1500萬美元投資了新加坡上市公司SRN的可交債,其全資子公司FE Resources Pte。 Ltd持有位於印度尼西亞的全資子公司PT Teknik Alum Services紅土鎳項目100%的資產。
另外還計劃以自有資金對 Bacanora 公司所有已發行股份(上海贛鋒已持有股份除外)進行要約收購,交易金額不超過1.9 億英鎊。今日墨西哥政府已批準上述要約收購事項。截止目前,已有超過 75%的 Bacanora 公司股東接受要約收購。
贛鋒鋰業在12月30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阿根廷Mariana項目已經開工建設;贛鋒現有氫氧化鋰產能8.1萬噸,碳酸鋰產能4.3萬噸,金屬鋰2000噸。
天齊鋰業
2021年1月25日,天齊鋰業(002466.SZ)報68.88元/股,總市值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017億元,後來二級市場的表現開始進入下行通道。
一直到7月份,天齊鋰業完成海外全資子公司TLEA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澳大利亞上市公司IGO Limited的交易。「白衣騎士」的引入也讓天齊鋰業重回千億市值。
天齊鋰業股價攀升的邏輯與贛鋒鋰業一樣,都是由於電池級碳酸鋰的漲價帶動的。
天齊鋰業2021年度的歷史最高股價為143.17元/股,2021年12月31日,其收盤價為107.00元/股,市值為1581億元。
天齊鋰業與IGO共同持股的新合資公司TLEA,擁有全球品位最高、儲量最大、成本最低的硬岩型鋰輝石礦泰利森格林佈什鋰輝石礦51%的股權,擁有天齊鋰業澳大利亞奎納納全自動化年產4.8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工廠100%的股權。
天齊鋰業12月24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公司澳大利亞奎納納一期「年產2.4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的調試工作正按既定計劃順利推進,目前聯合工作小組正在積極致力於實現全流程穩定運行及工藝控制參數優化,力爭實現在2021年底前達到可銷售產品狀態、工廠進入正式運營試生產的階段性目標。
華友钴業
「钴鎳雙雄」,華友钴業當之無愧。華友钴業成立於2002年,主要從事新能源鋰電材料和钴新材料的研發、製造的高新技術企業。
2021年1月25日漲超7%,站穩千億市值,2021年度的最高股價為151.00元/股,2021年12月31日,其收盤價為110.31元/股,市值為1347億元。
華友钴業在國内钴行業的龍頭地位毋庸置疑。截至2020年,華友钴業的钴資源儲量8.34萬噸,钴產品產能3.9萬噸。
2021年5月初,華友钴業實現了對巴莫科技的控制,巴莫科技是國内高鎳正極龍頭,高鎳領域市佔率位居國内第二,2020年市佔率35%。
6月,華友钴業擬募資不超過76億元可轉債,其中46億元擬用於「年產5萬噸高鎳型動力電池三元正極材料、10萬噸三元前驅體材料一體化項目」、10億元擬用於「年產5萬噸高性能動力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項目」、20億元擬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洛陽鉬業
洛陽鉬業早在2018年就已邁入千億市值大關。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其股價表現卻不儘人如意,目前依然在10元以下,2021年12月31日,其收盤價為5.58元/股,市值為1205億元。
2021年4月,洛陽鉬業斥資9億牽手寧德時代開礦,漸入佳境,雙方將通力合作,致力於打造世界級的大型銅钴生產商。
三峽能源
三峽能源A股上市,募資227億元成電力行業史上最大IPO,與洛陽鉬業一樣,市值雖高,但股價卻比較低,2021年12月31日,其收盤價為7.51元/股,市值為2146 億元。
2021年6月10日,三峽能源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正式掛牌交易,上市首日市值就突破1000億元。
三峽能源是三峽集團新能源業務的戰略實施主體,海上風電是三峽能源的一大期待點。
紫金礦業
紫金礦業是一家以金銅等金屬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及工程技術應用研究為主的大型跨國礦業集團。公司先後在香港H股和上海A股整體上市。2021年12月31日,其A股收盤價為9.70元/股,市值為2554億元。
2021年,紫金礦業的兩大看點一個是佈局鋰資源,一個是世界級銅礦項目啓動投產。
10月8日,紫金礦業擬以9.6億加元溢價36%收購NeoLithium所有股份,Neo Ltihum擁有Tres Quebradas(3Q)鹽湖100%權益,3Q項目碳酸鋰當量總資源量約756.5萬噸。
12月27日,紫金礦業啓動了我國最大的世界級銅礦項目——西藏巨龍銅業的投產儀式。其中,一期達產後年產銅約16萬噸,二期新增工程建成後,將實現年產值200億元,約佔西藏GDP的2%。
北方稀土
「稀土之王」北方稀土(600111.SH),也是比較早就步入千億市值大關,2021年内公司市值最高突破2200億元,創歷史新高。2021年12月31日,其收盤價為45.80元/股,市值為1664億元。
北方稀土主營稀土精礦,稀土深加工產品,稀土新材料生產與銷售,稀土钕鐵硼永磁材料作為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是目前磁性能最好、綜合性能最優的磁性材料,廣泛應用於風力發電、新能源汽車與汽車零部件、節能變頻空調等新興領域,行業前景廣闊。
因為其產品可以對接到下遊的新能源汽車賽道,這是近年來股價大漲的原因所在。
北方稀土12月27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公司在永磁電機業務領域有佈局。
隆基股份
「光伏一哥」非隆基股份莫屬也。2021年度的最高股價為103.30元/股,2021年12月31日,其收盤價為86.20元/股,市值4666億元。
光伏板塊的股價比較容易受到矽料價格騷動的。近期針對中環股份再下調部分矽片價格, 隆基股份表態:不會因其他企業跟進降價, 將根據矽料情況調整,由於降本增效是主旋律,(因此)光伏產品降價是主旋律。階段性的原材料漲價或者某環節產品漲價,都是暫時的。隆基堅持認為,但凡人造出來的東西,都會過剩的。
隆基股份12月30日晚宣佈向西安市捐贈1000萬元用於支持全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中環股份
隆基股份的老對手——中環股份(002129.SZ),在2021年1月13日首次突破千億市值,8月30日股價最高見56.24元,2021年12月31日,其收盤價為41.75元/股,市值為1349億元。
12月30日,中環股份更新矽片價格,全線產品降幅1%至7.8%。
2021年中環股份為了迎接擴產,發佈了一項重大定增。
定增結果顯示,共有39名投資者參與申購報價,總金額達316.65億元;最終獲配發行對象23名(包括大家資產、國壽資產、華夏基金、瑞銀、高盛等機構),發行價格45.27元/股,發行股票1.99億股,募集資金總額為90億元,擬用於50GW(G12)太陽能級單晶矽材料智慧工廠項目的建設。
通威股份
矽料龍頭通威股份早在2020年7月21日,市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達到1038億元。2021年12月31日,其收盤價為44.96元/股,較2020年末的38.21元(前復權價)上漲17.67%,市值為2024億元。2021年9月3日股價最高觸及62.77元/股。
12月6日,通威股份公開發行可轉債申請正式獲得證監會發審委通過,擬募集120億元資金,其中56億元用於樂山二期5萬噸、包頭二期5萬噸多晶矽產能建設,29億元用於15GW單晶矽片產能建設,另有35億元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目前公司擁有13萬噸多晶矽產能,在建保山一期5萬噸項目預計2021年底前投產,2022年包頭二期5萬噸及樂山三期10萬噸項目有望相繼投產,推動公司產能提升至33萬噸,鞏固領先地位。
根據公司《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申請文件之二次反饋意見的回復》,目前包含内部使用的矽料在手訂單,對應2022年為20.92萬噸,對應2023年為23.36萬噸。
陽光電源
國内最大的太陽能光伏逆變器上市公司,陽光電源2020年12月23日,首次突破1000億,成為逆變器企業中第一家破千億上市公司,2021年07月21日,市值首次突破2000億。
2021年12月31日,其收盤價為145.80元/股,市值為 2165億元。
海外跑馬圈地是陽光電源2021的一大看點。從光儲業務的收入結構看,公司前三季度海外的收入佔比達到80%,海外已成為公司重要出貨市場。
12月份,陽光電源與Rays Power Infra簽訂了光伏逆變器合同,在孟加拉國建設最大的280MW太陽能發電廠。該電站將於2022年4月實現並網,屆時每年將產生395GWh的清潔電力。
目前微逆產品主要應用於歐美戶用市場。
晶澳科技
晶澳科技(002459.SZ)成立於2005年,以生產電池片起家,於2007年在美國上市,並於2019年借殼回歸A股。2021年8月2日,市值首次突破千億市值,2021年12月31日,其收盤價為92.70元/股,較2020年末的40.58元(前復權價)上漲128.44%,市值為1482億元。2021年11月22日股價最高見103.00元。
晶澳科技主營業務覆蓋矽片、電池片、組件以及光伏電站,其中電池片、矽片等中間品絕大部分用於組件生產,核心組件業務的營收佔比超過90%。
晶澳科技12月31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公司有在積極申報源網荷儲項目。
「光伏貸」是晶澳科技在2021年的一大亮點。
12月22日,晶澳科技與興業銀行濟南分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舉行。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山東地區的晶澳項目建設以及投產運營後的資金需求開展合作,包括但不限於:產品、項目融資,綜合、專案金融服務,分佈式光伏發電業務合作以及為個人戶用光伏設備提供「光伏貸」。
福斯特
光伏膠膜龍頭福斯特,2021年12月31日收盤,福斯特報收於130.55元/股,較2020年末的70.83元(前復權價)上漲84.32%,市值為1242億元。3月25日,福斯特盤8月30日股價最高見167.08元/股,最高點相較於年初最大漲幅達到135.89%。
光伏膠膜出貨高增,龍一地位穩固, 2021前三季度公司光伏膠膜出貨 7-7.5億平米,同增 17-26%。
由於股東減持原因,導致其股價在2021下半年飄忽不定,目前還在減持中。
12月23日,公司發佈公告稱,公司股東林建華於2021年12月17日至2021年12月17日期間減持公司股份約257萬股,減持股份佔公司總股份為0.27%。本次減持計劃尚未實施完畢。
福萊特
光伏玻璃龍頭福萊特,2021年12月31日收盤,福萊特報收於57.94元/股,較2020年末的39.74元(前復權價)上漲45.78%,市值為1244億元。5月10日,福萊特盤中最低價報23.44元/股,股價觸及全年最低點,9月3日股價最高見60.18元/股,最高點相較於年初最大漲幅達到51.42%。
公司主要從事 光伏玻璃、浮法玻璃、工程玻璃和家居玻璃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玻璃用石英礦的開採和銷售和EPC光伏電站工程建設。
2021年,福萊特在積極探索並佈局低鐵石英岩礦,以保證公司光伏玻璃原材料的供應。
2021年底,福萊特與晶澳科技簽訂銷售光伏玻璃icon的《戰略合作協議》,合同銷售預計約2.3億平方米組件用光伏壓延玻璃,預估合同總金額約46.18億元人民幣(含稅)。
大全能源
2021年7月22日,大全能源(688303.SH)正式登陸上交所上市交易,開盤後股價暴漲273%,報80.21元/股,上市首日市值就輕松破千億元大關,8月股價以96元/股創下歷史新高。2021年12月31日,其收盤價為 61.96元/股,市值為 1193 億元。
大全能源成立於2011年,是國内最早從事高純多晶矽研發和製造的企業之一,大全能源現有業務主要為高純多晶矽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主要應用於光伏行業。
12月20日,大全能源宣佈擴產計劃,不僅擴產多晶矽項目,而且產品線從多晶矽延伸到工業矽、有機矽、半導體多晶矽。
另外還與包頭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約定公司擬投資332.5億元在包頭市投資建設「30萬噸/年高純工業矽項目+20萬噸/年有機矽項目+20萬噸/年高純多晶矽項目+2.1萬噸/年半導體多晶矽項目」。
除了上述千億市值公司之外,新能源板塊還有一批市值雖在千億元以下但股價已經破百的公司,比如:天奈科技,石大勝華,容百科技,當升科技,新宙邦,德業股份,固德威,錦浪科技等。
2022年已經向我們招手,不出意外的話,新能源極有可能依然在二級市場扮演重要角色,畢竟下遊的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依然不夠高,離飽和期還尚早。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