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元宇宙板塊再度活躍,概念股集體翻紅大漲!截至收盤,宣亞國際、奧雅設計「20cm」漲停,會暢通訊漲超11%,新國脈、湖北廣電、美盛文化、奧拓電子紛紛漲停,中海達、華立科技、藍色光標等跟漲。
其中,宣亞國際自「傍上」元宇宙概念以來,已連續4個交易日20CM漲停,區間累計漲幅達107.3%,一躍成為元宇宙概念新龍頭!
4天股價翻倍!
事實上,宣亞國際是一家整合營銷傳播服務商及新一代的營銷技術運營商,從事的主要業務是基於「巨浪技術平台」的係列自研或合作開發的產品,為政府及國内外知名企業提供營銷解決方案、營銷技術運營和數據技術產品服務。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常年顧問服務、項目服務兩類。
從業務層面看,公司曾明確表示還未涉及元宇宙相關業務。然而,有意思的是,近日公司卻在互動易平台宣稱公司正在聯合戰略技術合作夥伴資源,深化與新華社國家重點實驗室戰略合作關係,向縱深探索5G融媒平台及產品與企業數字平台的深度融合,力爭將「現場雲企業版」打造成為「企業元宇宙」場景的超級入口。
此外,公司還稱與小仙炖已簽署合作協議,依託自研「巨浪技術平台」,聯合技術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新消費領域首個「企業元宇宙」樣板工程,助力小仙炖成為新消費領域的數字化新標桿。
消息面催化,二級市場「聞風起舞」。自12月13日起,宣亞國際連續4個交易日斬獲「20CM」大漲停,股價由此實現翻倍增長。
12月16日龍虎榜數據顯示,華鑫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出現在買一與賣二席位,合計淨買入282.54萬元。此外,在買三及賣五席位均出現機構身影,合計淨買入達1052.62萬元。
業績虧損成常態?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經營業績卻與股價表現「大相徑庭」。
2021年前三季度,宣亞國際實現營收6.03億元,同比增長61.27%;但歸屬淨利潤卻虧損1603萬元,同比下降43.05%。回看前幾年經營業績,於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盈利均虧損,且虧損幅度逐步擴大。
從全年業績看,2017年上市至2020年,宣亞國際營業收入分别為5.05億元、3.69億元、3.54億元和6.19億元,同比分别增長7.93%、-26.80%、-4.08%和74.86%;淨利潤分别為7495.65萬元、2106.21萬元、1034.99萬元和-2877.20萬元,同比分别增長27.67%、-71.90%、50.86%和-377.99%。2020年度,公司盈利首次出現年度虧損。
可以見得,公司業績持續不穩定,内生動力不足。期間,公司也曾尋求外延式並購以提升盈利能力。
2017至2019期間,公司曾連續兩年兩度進行「蛇吞象」資本重組。據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4月,上市不到兩個月的宣亞國際就停牌籌劃重組,以現金28.95億元收購蜜萊塢(映客直播)48.25%股權。根據當時披露的數據,蜜萊塢資產總額是宣亞國際的9.11倍,淨資產是宣亞國際的15.29倍,2016年營收是9.28倍。截至2017年12月,這場罕見的收購案最終以失敗告終。
值得玩味的是,宣亞國際第二次並購也是一場「蛇吞象」的遊戲,依舊沒能成功。2019年8月,宣亞國際公佈交易預案,擬以6.84億元收購致維科技93.96%股權。數據顯示,2018年,致維科技實現營收19.70億元,是同期宣亞國際營收的533.5%,淨利潤6181.50萬元為同期宣亞國際淨利潤的293.5%。此外,無論是總資產還是淨資產,致維科技都遠超宣亞國際。僅僅1個月後,宣亞國際便宣佈終止此宗並購。
股東減持不斷!
引人關注的是,年内公司股東減持不斷!9月1日,宣亞國際發佈《關於控股股東減持股份預披露公告》,控股股東宣亞投資計劃減持公司股份數量不超過477萬股,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
12月13日,宣亞國際又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宣亞投資在2021年10月29日至2021年12月10日以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完公司股份477萬股,佔公司普通股總股本比例為3%,減持價格區間為12.5-14.06元/股。
這次減持之前,宣亞投資持有宣亞國際35.20%的股份,本次減持後還剩下32.20%。
實際上,這不僅僅是控股股東的年内的第一次減持。據悉,自2021年6月9日至2021年10月29日,宣亞投資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方式累計減少公司股份795.19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其中: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公司股份159.19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636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
那麽,控股股東宣亞投資為啥要頻繁減持呢?減持公告披露為自身資金需求。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張秀兵、萬麗莉夫婦合計持有宣亞投資100%股權,係宣亞投資的一致行動人,同時也是宣亞國際的實際控股人。由此可見,無非是大老板自身在減持套現...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