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能源產業景氣度持續上升的支撐下,「钴奶奶」身價一漲再漲,屢屢攀高的钴價再一次成為市場焦點。
11月25日,生意社數據顯示,自10月中旬開始,钴價便衝破40萬元/噸關卡,截至最新收盤,钴價已突破43萬元大關,報價43.68萬元/噸。
「钴奶奶」持續發力!
钴作為制造鋰電池的一種材料,主要用於穩定和延長鋰電池壽命,因此電動汽車的需求越大,對钴的需求就越多。
當前,市場上為電動汽車提供動力的電池主要包括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等,數據顯示,三元鋰電池佔钴金屬消費量的15%左右,是钴應用的最大增量行業。
事實上,自2019年起,钴市場就開始處於去庫存階段。而2020年以來,隨著動力電池銷量的激增,钴價在高需求低庫存的供需格局下一路上揚,海外钴價如今已是突破6萬美元/噸的大關,而國内現貨钴的價格從去年不到24萬元/噸的低位,漲至當前43.68萬元/噸,累計漲幅更是大超7成。
作為新能源時代的「特種石油」,钴也一度因其全球探明資源有限,稀貴屬性傍身,成為不少企業爭相搶奪的資源。
據悉,全球第二大钴礦生產商的洛陽鉬業,自2017年便收購剛果(金)TFM項目將優質銅钴礦項目納入懷中;2021年以來,該公司又加碼162億元,加上此前投入,洛陽鉬業間接持有位於TFM銅钴礦80%權益。此外,洛陽鉬業還擁有剛果(金)KFM銅钴礦95%股權。
其次,千億「钴爺」華友钴業亦聯手多家企業簽訂《印尼華宇鎳钴紅土鎳礦濕法冶煉項目合資協議》,並成立合資公司在印度尼西亞Weda Bay工業園區建設紅土鎳礦濕法冶煉項目,生產規模為年產約12萬噸鎳金屬量和約1.5萬噸钴金屬量的產品。
上遊企業激烈爭奪的同時,下遊電池廠商亦紛紛主動出擊,與钴礦開採商簽訂供應合同。眾所周知的「動力電池一哥」寧德時代、「鋰電龍頭」億緯鋰能均入股了洛陽鉬業及華友钴業,欲搶食钴資源市場,有望分得一杯羹。
钴業公司業績成色幾何?
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钴資源消費國,其需求缺口主要依賴進口填補。隨著钴業公司對钴資源的搶奪佈局,相關企業亦是賺得盆滿體滿。
從前三季度業績表現看,洛陽鉬業實現的總營收最高,其次是盛屯礦業、華友钴業、寒銳钴業。相比之下,盛屯礦業的淨利增速最為突出,為四大钴業中盈利增長速度最快的企業。
具體看,洛陽鉬業是全球第二大钴礦公司,钴產品為氫氧化钴。該公司表示,主要受钴、銅市場價格上漲以及基本金屬貿易業務規模增長的影響,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大幅增加。
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65.59億元,刷新歷史新高,其營收、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這三項指標也遠超2020年全年水平。報告期内,實現歸屬淨利潤35.58億元,扣非淨利潤為19.14億元。
產能擴張方面,截至三季度,钴產量已達1.11萬噸,該公司預計全年計劃為1.6萬噸左右。
華友钴業主要從事钴新材料產品的深加工業務,業務集中在子公司華友衢州和桐鄉總部工廠,主要產品為四氧化三钴、硫酸钴等钴化學品,其中四氧化三钴主要用於3C類鋰電池正極材料,硫酸钴主要用於動力電池三元材料前驅體。
當前,公司的亮點在於其一體化的佈局,產業鏈已延伸至正極,有望在產能快速擴張中佔據優勢。2021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為227.96億元,同比上升53.63%;歸母淨利潤23.69億元,同比上升244.95%。
寒銳钴業是則國内钴粉生產龍頭,主要從事金屬钴粉及其他钴產品、銅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與此同時,公司也在建募投「26000t/a三元前驅體項目」加速進軍三元前驅體。
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04億元,同比增長93.88%;歸母淨利潤4.86億元,同比增長199.97%。
盛屯礦業是於2016年開始佈局钴材料業務,之後钴材料業務發展迅猛,後勁十足。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3.75億元,同比增加13.7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94億元,同比增加467.41%。當前,其钴材料產能為8000噸。
動力電池去钴化已成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去钴化」已成為越來越多電池廠商關注的焦點。
如特斯拉曾於去年2月表示,將自主研發新電池,含钴量可能為零;寧德時代曾在2019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有無钴電池技術儲備,研發進展順利,正想辦法完善供應鏈;日產汽車則計劃在2025年左右開始在其電動汽車上使用無钴電池。
蜂巢能源進展則更快,於今年8月宣佈其開發的全球首款無钴電池包,正式搭載長城歐拉首款SUV車型櫻桃貓並實現量產裝車,引發廣泛關注。
那麽,當前動力電池去钴化技術是否已經成熟,且能實現無钴電池產業化?
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研究者曹廣平表示,「蜂巢能源的無钴電池實際上是在三元鋰電池的基礎上不使用或極少使用钴元素,目前可能與松下、特斯拉一樣實現了钴用量3%以下,但要完全突破三元鋰電池中鎳钴錳的協同效應非常難。雖然無钴電池能量密度可以維持高位,但安全性、價格能否超過磷酸鐵鋰的無钴技術路線,還需經過市場檢驗。」
所以,目前來看,钴雖然走在無钴化的道路上,但趨勢仍有待進一步觀察。根據光大證券的預測,钴的消費量將從2021年的15萬噸上漲到2025年的24萬噸(假設811電池成為未來的主流)。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