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口罩、手套、呼吸機、到核酸檢測及疫苗等產品,但凡與新冠疫情概念沾邊,就備受資本市場追捧。
近期,九安醫療便因「新冠檢測試劑盒出海量產」一事持續發酵,市場反應激烈。從股價表現看,截至11月24日,公司連續斬獲8連板,月内股價已飙漲142.1%。
然而,11月23日晚間,深交所還向九安醫療發出關注函,要求其說明是否存在迎合市場熱點、炒作公司股價的情形,同時說明說明是否存在涉嫌通過拉擡股價便利2020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的激勵對象自主行權以獲利的情形等。
股價八連板,屢收關注函!
公開資料顯示,九安醫療專注家用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以及雲平台係統及服務,逐步轉型成為互聯網+醫療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主要產品為電子血壓計、血糖儀等電子醫療設備。
就在今年11月份,公司還推出了一款備受關注的新冠檢測試劑盒產品。11月7日公告,九安醫療的美國子公司iHealth的新冠抗原家用自測OTC試劑盒獲得美國FDA EUA授權,消費者無需處方,即可通過美國的電商、藥店、商超等渠道進行銷售,預計未來可能為公司帶來相關銷售收入。
與此同時,公司也曾在互動易平台多次發表回應稱,公司的的新冠檢測試劑盒產品已開始規模生產,並已在美國當地現貨熱銷,月產能為1億人份。
受消息面利好催化,公司股價於11月8日開盤便一度漲停,顯然有了「走妖」的勢頭。而於15日起,九安醫療猛攻發力,一連收獲8個漲停板,股價亦由每股6.9元低價飙漲至最新每股14.6元,並創下了年内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11月23日晚間,公司收到了深交所的監管關注函。對此,關注函除了要求公司披露新冠檢測試劑盒產品有關情況外,還提到了九安醫療股權激勵的問題。
實際上,早於11月3日,深交所亦向九安醫療發出關注函,要求九安醫療針對「2021年公司層面業績指標的設置是否能達到激勵效果」、「是否存在向相關人員變相輸送利益的情形」等問題作出說明。
由此不禁疑惑,股價的飙漲與股權激勵方案的實施是巧合嗎?
據了解,10月24日公司公告顯示,2020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第一個行權期為2021年10月25日至2022年10月19日,行權價格為11.53元/股。截至25日收盤,公司股價僅為6.24元/股,與行權價格相差較遠。如拿最新收盤價格來看,公司股價較此前已實現翻倍增長。
而此前,九安醫療在11月8日的回函中表示,2021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主要是為了保留現有的優秀人才,採取向激勵對象定向發行普通股的方式,符合公司長效激勵機制及以往慣例,具有合理性。
扣非淨利連續虧損?
從業績表現看,公司的盈利情況確乎不同尋常。據公司歷年財報數據披露,2013至2019年間,公司曾實現淨利多年交替盈虧,扣非淨利連續七連虧損局面。
具體而言,2013年至2019年間,九安醫療實現歸母淨利為-0.09億元、0.10億元、-1.51億元、0.14億元、-1.66億元、0.13億元、0.66億元;扣非淨利潤-0.11億元、-0.82億元、-1.55億元、-1.46億元、-1.82億元、-1.39億元、-2.42億元。該公司的扣非淨利潤在7年時間里一直是負值。
對此,九安醫療曾表示,近年來持續進行互聯網+醫療領域方面投入,主要受管理費用、研發投入規模較大以及2018、2019年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所致。
然而,公司2020年盈利又因何大幅扭虧為盈呢?這主要還是疫情紅利下,公司「互聯網+醫療」的核心優勢顯現。
據了解,近兩年,九安醫療因在公共衛生防疫過程中向湖北、北京、天津及全國各地供應九安(iHealth)紅外額溫計獲得較高的關注度。此外,由於疫情期間遠程醫療的需求增加,公司物聯網產品如血壓計、血糖儀、血氧儀、體重秤等產品在海外的銷量也在增長。
2020年財報數據顯示,公司海外銷售同比增長80.05%至16.80億元,約佔營業總收入20.08億元的8成以上。由此帶來的是豐厚的盈利回報,報告期内實現歸屬淨利潤為2.42億元;扣非淨利潤為2.47億元。
那麽,隨著國内外疫情的逐步恢復,公司深耕「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戰略又能否繼續為其提供盈利呢?
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主營收入7.9億元,同比下降 50.82%;歸母淨利潤5012.8 萬元,同比下降 86.19%;扣非淨利潤為虧損2477.50萬元,同比下滑106.89%。其中,第三季度公司主營收入2.21 億元,同比下降 60.93%;歸母淨利潤虧損464.9萬元,同比下降104.41%。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