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代神車桑塔納,似乎正處在興衰起伏的十字路口。
近日,「桑塔納即將停產」的消息在車界不胫而走,網絡上掀起一波「回憶殺」。
1983年4月,首量桑塔納在位於安亭的上海汽車廠試組裝成功。號稱「走遍天下都不怕」桑塔納,一橫空出世便從上海駛向全國,肩負「國民車」的使命,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的風起雲湧,也見證中國社會交通出行的變遷。
大家對桑塔納的印象是從「普桑」開始的,1983—2012年,它幾乎是一代人對桑塔納這個品牌最難忘的回憶。
01破土而生
1978年 11月9日,上海轎車項目能否合資經營的請示得到國家領導層的肯定,上汽率先對外開放,上海轎車項目從引進改為合資,為後來的桑塔納問世作好鋪墊。
1978年年底,業内相關人員趕赴德國考察,發現德國大街上到處都是掛著 V W標志的汽車,經當地人介紹說,這是來自沃爾夫斯堡的大眾汽車。
我們與德國大眾的對話就這樣開啓了,我們希望的是「以市場換技術」,通過引進新技術先滿足國内對轎車的需要,再逐步建立自家的汽車零配件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最終建立起自主汽車品牌。
在談判引進車型時,我方提出兩條原則:一是中級轎車;二是這個車既可作公務用車、商務用車,還可用作出租車。既要技術水平先進,又得滿足多方需求,桑塔納無疑是當時的首選,儘管當時桑塔納正在研制、還沒有上市。
1985年 ,中德雙方各出資50%組建的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並初得一子——桑塔納。
關於「桑塔納」名字的由來,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有一座山谷,它以盛產葡萄酒而聞名。不過,該山谷經常會刮起一股強烈的科羅拉多旋風,當地人把這種旋風稱為「Santana」,當時在德國市場叫Passat。
1983年4月,首量桑塔納正式下線,「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則經典的廣告語也隨之在大街小巷廣為流傳。
02輝煌時刻
1987年,桑塔納第15000台車下線,上海大眾發動機廠裝配線投產,同年上海大眾著手成立其售後服務網絡。當年,上海市政府還將汽車工業列為上海第一支柱產業 ,專門成立 「支援上海大眾建設小組「和「桑塔納國產化辦公室」。
當時中國面臨著巨大的汽車零部件進口所產生的外匯壓力,如果不靠高比率的國產配件來節省外匯,將會對我國經濟產生多方面的連帶影響,因此,桑塔納必須要國產化,即國產化零部件替代進口的依賴。零部件國產化有引進技術、和德國零部件廠家合營等形式。
於是乎,「桑塔納轎車國產化共同體」這一特殊的組織應運而生,吸引了上百家零部件製造廠商、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金融機構加入,成為全國性的國產化協調機構,並籌集了幾十億元的國產化基金。這筆基金其實來源於桑塔納轎車的熱銷盈利,當時每售一輛桑塔納轎車,就提一筆國產化基金,並儲備到「共同體」中再用於桑塔納的生產。
自1986年起,桑塔納的國產化率由2.7%一躍上升至1988年的30.6%,這一年,「共同體」向上海大眾提供國產零部件281項,裝車節匯率達到16.8%,突破了政府所要求的1988年達到12.1%的目標,成效顯著。1988年全年生產桑塔納轎車15546輛,截止當年,累計生產已達38297輛。
1993年國產化率又邁向新的台階,上升至80.47%,年產量提高到10萬輛。
2012年12月,全新桑塔納的誕生結束了老款桑塔納的輝煌歷程,在老款桑塔納停產以前,其國產化率已經達到了98%以上,為我國合資生產的汽車產品國產化之首。
在1988—1992年期間,德國大眾集團Audit(奧迪特)檢查小組多次抽查,結果表明,上海桑塔納轎車整車質量情況,是目前世界範圍内生產桑塔納轎車5家工廠中最好的。
到了1994年,桑塔納轎車累計生產數量為378257輛。在1999年和2000年,上海大眾還基於普通版桑塔納推出了99新秀和世紀新秀兩款車型,1999年推出的「99新秀」,安裝了AFE電噴發動機、五速手動變速器、液壓助力離合器、側面轉向燈、14英寸制動盤、助力轉向、電動車窗、鋁合金輪毂等,這也成為了當時出租車的主力。
2000年推出的「世紀新秀」,這款車在「99新秀」的基礎上又增加了ABS、高位刹車燈,改進了後座,内飾等 。同時大眾公司還推出針對於出租車市場1.6升排量的 「俊秀」,桑塔納的車型及配置不斷豐富,桑塔納在上海大眾的本土化之路越來越成熟。
2013年1月15日,最後一輛經典款桑塔納駛下生產線,至2012年底,上海大眾「普桑」生產近400萬輛。
03由盛轉衰
到2015年前後,桑塔納不再穩定保持全國前三的排名。2016-2019年的銷量分别為:31.83萬輛、28.91萬輛、27.64萬輛、25.58萬輛,呈現連續下滑的態勢。
有媒體最近走訪了上汽大眾4S店,店内銷售表示,桑塔納車型在該店近幾年的銷量很差,一年也就賣個10台,一般大眾店内都不會留現車。
翻看銷售數據,進入2020年桑塔納跌落神壇,銷量遭遇滑鐵盧,2021年1-10月累計銷售超過13.5萬輛,其中10月份桑塔納排在轎車銷量榜21位(如下表所示),看上去確實有些落寞,甚至有些風燭殘年之感,想想也是,桑塔納已經走過38個年頭了。現在的年輕人十有八九幾乎沒有聽說過桑塔納的名字。
桑塔納的「老」主要還是體現在沒有及時跟進時代的發展,沒有與時俱進。畢竟造車之路,不進則退,待在原地,最終會被市場遺忘。
首先是,桑塔納採用的平台技術老舊、落後,按照2020年10萬級的配置水平,桑塔納的配置除了發動機、輪子、座椅,其他的配置幾乎是能沒有就沒有。比如後懸架當然復合型的非獨立懸架,低配車型採用鋼圈輪毂,尺寸僅為14寸,全係車型採用鼓刹,配置守舊。除此之外,低配版沒有倒車雷達、全係沒有倒車影像,全係沒有無鑰匙進入係統,沒有彩色屏幕和彩色儀表,全係織物座椅,這樣的配置未免寒酸。
其次是,桑塔納的外觀並不潮流,如此的外觀放在十年前勉強還可以說的過去,但放在注重顔值的當代,顯得已跟不上時代。相對於蔚來、小鵬、理想、哪吒等造車新勢力的時尚車型外觀,桑塔納的外觀變動非常小,依舊保持一副老面孔,難免讓人產生審美疲勞。
此外,桑塔納的内飾中能觸摸到的地方大部分都是硬邦邦的塑料,質感很差。
如果是利用老平台來繼續發揮餘熱,桑塔納勉強可以艱難前行。但一個致命的缺陷是,桑塔納的油耗不達標,在雙積分政策下已經是車企的負擔。根據估算,每輛桑塔納車型大概產生-0.4左右的積分,也就是每生產銷售一輛桑塔納,上汽大眾要交納2000元的罰款。
桑塔納目前終端優惠達3萬元,起售價已下探至5萬多元。如此低廉的售價使得桑塔納已難以為上汽大眾提供可觀的利潤,有可能還是入不敷出的狀態,曾經的開山鼻祖,如今已然成為了上汽大眾的負擔,令人惋惜。
上汽大眾儀徵工廠的有關負責人向媒體表示,「我們目前的計劃是,從明年開始暫停桑塔納車型生產」,為了防止外界的猜疑,又補充一句「停產並不代表被放棄,而是進行升級換代的需要」。
如果此次停產只是暫時性的話,那麽桑塔納極有可能是在尋求由燃油版本到混動、純電等新能源版本的轉型,這或許是桑塔納轉型之機遇。
結語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也許桑塔納並沒有做錯什麽,而是時代的步伐已經加快,不再合拍。任何事物都是一面鏡子,可折射壞的一面,也可折射好的一面,桑塔納的落寞代表著合資車時代由盛轉衰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自主品牌(譬如比亞迪、造車新勢力等)新力量崛起引起的市場反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