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前兩天剛寫完英特爾(INTC.O),如今又要寫微軟(MSFT.O)了。(對於英特爾的投資邏輯,詳見文章《淨利增6成,股價竟下跌!總「擠牙膏」的英特爾,被投資者抛棄了?》)
這一硬(硬件)一軟(軟件、操作係統OS),對於國人來說絕不陌生。而對於從小經常逛中關村和百腦匯的筆者來說,在經歷過「英特爾的處理器(CPU)網速快」的實體電腦店混亂時代後,就對他們更加的「熟悉」了。F
在PC時代,微軟和英特爾「強強聯合」(狼狽為奸?),幾乎壟斷了國内用戶的電腦。但在近年蘋果(AAPL.O)和谷歌(GOOGL.O)崛起後,更多的人開始用蘋果的Mac OS以及Linux等操作係統,而在硬件上,AMD(超微半導體,AMD.O,與英特爾幾乎壟斷了全球CPU市場)也終於崛起(「農企」翻身啦!),股價力壓英特爾。(對於AMD和Intel的「恩怨情仇」,筆者在上述英特爾的文章中有提及)
80、90後的小夥伴們,可能更多的熟悉微軟和比爾蓋茨,但隨著人們放下電腦,拿起手機,微軟在國内的報道似乎越來越少,很多人的PC已經多年未換了吧?微軟這個曾經的巨頭似乎不再耀眼。
不過隨著微軟近日的財報披露,筆者突然發現,微軟當下的市值,距離蘋果,僅一步之遙。而這一步,是天塹還是坦途?
一舉奪魁還是空歡喜?
在強勁財報推動下,微軟的股價週三(10月27日)創下歷史新高,微軟的市值直追美股第一大上市公司蘋果。
在財報公佈後的第二天,週三(27日)微軟股價跳空上漲4.21%,刷新收盤歷史高位至323.17美元,週四(28日)微軟股價小幅震蕩。截至10月28日,微軟市值達到2.43萬億美元,而蘋果的市值約2.52萬億美元,如此看來,微軟和蘋果的差距僅「一步之遙」,微軟終於有望奪回「全球最具價值上市公司」的頭銜。
實現這個目標很簡單:如果微軟股價再上漲1%左右,或蘋果股價出現類似幅度的下跌,對於微軟來說,這可能就會成就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蘋果在週四(28日)美股盤後公佈財報不及預期,盤後交易時間股價大起大落,最終小幅收跌(筆者按:美股有盤後交易時間)。如此來看,微軟真的「很有希望」達成上述目標。
此前,受Azure雲業務和Office 365生產率業務的強勁表現推動,微軟在截止9月末的2022年第一財季業績報告中(筆者按:微軟每年財報第一季時間是7-9月,相當於2021年的7-9月是他的2022Q1的財報季,下文不在重復),為投資者呈現了創紀錄的利潤和營收。
事實上,自2020年7月以來,微軟在市值競賽中就一直未能擊敗蘋果。當時蘋果超越沙特阿美(Saudi Aramco),成為「全球最具價值上市公司」。而這一次,微軟再次有機會衝擊蘋果。
自2020年5月以來,在2019年疫情和股市波動的情況下,微軟的市值一直沒有超過蘋果。從那時起,蘋果在市場價值上就遙遙領先微軟數千億美元。
這次財報有多靓?
前文提到,本季財報的利潤和營收都讓投資者感到欣喜,亮點在哪?我們來看看這份財報的情況吧。
微軟於週二美股盤後(當地時間10月26日,北京時間10月27日)發佈了該公司的2022財年第一財季財報。報告顯示,微軟第一財季營收為453.1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371.54億美元相比增長22%,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為同比增長20%;淨利潤為205.0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38.93億美元相比增長48%;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的調整後淨利潤為172.1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4%,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為同比增長22%。
業績與機構預期對比來看:
營業收入:25名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微軟第一財季營收為439.7億美元,實際為453.17億美元,超機構預期;
每股收益(EPS):27名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微軟第一財季每股收益為2.07美元,實際為調整後每股收益2.27億美元,超機構預期。
微軟對於下一財季(22Q2)的業績預告同樣也在市場預期之上:
公司預計下一財季收入增長16.5%-18.5%,區間在502-511億美元,明顯超出市場預期488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微軟基於雲計算的軟件業務幫助推動了強勁的季度營收和利潤增長,已經連續第11個季度超過分析師的預期。
在剛剛公佈的財報中,微軟的14個產品類别,有13個產品收入實現了同比增長。唯一落後的是微軟的消費硬件部門Surface,其收入下降了17%,全球芯片短缺可能是一個原因。
各部門業績具體來看:
2022財年第一財季,微軟生產力和業務流程部門(Productivity and Business Processes)的營收為150.3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23.19億美元相比增長22.1%,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為同比增長20%;運營利潤為75.81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57.06億美元。
智能雲部門(Intelligent Cloud)的營收為169.6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29.86億美元相比增長30.6%,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為同比增長29%;運營利潤為75.62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54.22億美元。其中,Azure和其他雲服務的收入增長了50%,超出分析師平均預期的47.5%。
更多個人計算業務(More Personal Computing)的營收為133.1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18.49億美元相比增長12.4%,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為同比增長11%;運營利潤為50.95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47.48億美元。
下表為各部門業績本季財報(22Q1)與上年同期(21Q1)對比的具體情況。筆者圈起來的是各部門同比增長率。
誰是最大「功臣」?
從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出,「智能雲」是微軟本財季貢獻最大的「功臣」。(小貼士,對應國内A股概念:雲計算、雲服務器)
公司高管對此引以為傲。(以下引用財報原話)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表示:「數字科技是通脹經濟中的一股通縮力量。企業——無論大小——-都可以通過提高技術強度來提高生產率,讓產品和服務變得更能讓人買得起,而微軟雲提供了組織在這個過渡和變革時期所需要的端到端平台和工具。」
微軟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艾米·胡德(Amy Hood)表示:「我們為本財年帶來了一個強勁的開局」。
什麽是智能雲?微軟在財報中是如此定義的:
我們的智能雲部門包括我們的公共、私有和混合服務器產品以及可為現代企業和開發人員提供支持的雲服務。該部分主要包括:
1、服務器產品和雲服務,包括 Azure 和其他雲服務、SQL Server、Windows Server、Visual Studio、System Center、相關的客戶端訪問許可證(「CAL」)以及 GitHub(「程序員」舉起手來)。
2、企業服務,包括企業支持服務和 Microsoft 咨詢服務。
不過,艾米·胡德(Amy Hood)也表示,微軟Azure面臨著市場領先者亞馬遜AWS和排名第三的谷歌雲的激烈競爭。儘管Azure營收一直以每季度40%以上的速度增長,但當這些增長在某些時期放緩時,投資者可能會感到失望。
順帶一提,10月底,國内的阿里和華為相繼召開雲栖大會和開發者大會,雲栖大會以「智能製造、智能網聯、低碳新基建」為主要熱點,也是跟低碳概念「關聯」上了。
而微軟在10月27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也「蹭了一波」低碳概念,微軟表示,「通過我們的可持續性微軟雲,我們正在創建一個全新的業務流程類别,以幫助組織監控其運營中的碳足迹。例如,世界上最大的烘焙公司賓堡集團(Grupo Bimbo)正在使用我們的工具來報告、記錄並在其運營的每個國家減少碳排放。」
微軟從沒「忘本」
智能雲是本財季的最大「功臣」,而微軟的「傳統技能」:Windows操作係統和Office辦公軟件,也表現不俗。微軟其實從沒「忘本」。
從數據來看,據本季財報,包括Dynamics(筆者按:微軟家的CRM+ERP二者的結合)、LinkedIn(筆者按:領英,應用於職場社交)和Office在内的生產力和業務流程部門營收150.39億美元,同比增長22%(前文已提),超出分析師平均預期的146.7億美元。
Office的季度表現十分強勁,Office消費產品和雲服務收入增長了10%,Microsoft 365消費訂閱用戶總數增長了19%,達到5410萬。微軟的商務版Office和相關的雲服務收入也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8%,Office 365的商業收入增長了23%。
此外,微軟在近期發佈了新一代操作係統Windows11(話說國内很多人還在用win7吧?)。筆者去微軟官網找了一副Windows11的界面圖,是下面這個樣子,有沒有蘋果Mac OS的既視感?Windows11的任務欄和開始菜單徹底改了。
筆者這里忍不住吐槽一句,話說英特爾的第12代酷睿處理器也發佈了,你倆(微軟+英特爾)又是商量好(圈錢)的吧?
目前距離微軟正式發佈Windows 11已經快一個月了,從用戶使用情況來看,新的操作係統已經在AdDuplex十月份調查的PC上運行了超過5%。更準確地說,在該公司調查的6萬台電腦中,有4.8%運行的是Windows 11的生產版本,有0.3%的用戶還在運行Windows 11的内測版本。
報告中還顯示,Windows 10 21H1版現在是最受歡迎的Windows 10版本,市場份額為37.6%,其次是20H2版,佔34%。像往常一樣,這個相對較小的樣本並不能夠對Windows生態係統提供完全準確的描述,該係統現在包括超過10億台設備。
下圖為win11和win10各版本的裝機比例情況(市佔率?)。
順帶一提,大家要不要升級操作係統?筆者認為,對於國内的用戶來說,Win11最大的亮點,是係統從底層設計上,能讓用戶直接在Windows環境下運行安卓(Android)的應用,而不是像現在那樣:大家還要去通過模擬器來運行安卓應用。
這有什麽好處?操作係統自帶的安卓運行環境,可以最大程度調用電腦性能(比如圖形處理GPU),比第三方模擬器可強多了。至於應用場景,大家可以想象下:比如,一邊用電腦工作一邊刷抖音?
10月28日,微軟剛剛推送了最新版本的Win11,版本號是:Windows 11 Build 22489。
小結
微軟作為全球互聯網行業元老級的存在,經歷了PC、移動和工業互聯網三個時代,幾經沉浮,到現在處於全球互聯網行業第一梯隊屹立不倒。在近日美股互聯網科技股財報普遍不及預期、股價下跌(如Snap、Facebook等)的當下,可謂「風頭正勁」。
在當下國内互聯網科技企業受強監管環境影響,從to C可能轉向to B之際,老牌王者微軟走過的路,其實有很多細節都值得國内互聯網科技企業去借鑒。
而對於國内投資者來說,投資基金或許比直接去投資美股所冒的風險更小一些。筆者通過choice數據,選取了國内QDII基金中,該股(微軟)所佔比例比較集中的基金,截至2021年三季度,其中佔基金資產淨值比大於5%的共37只基金(見下圖列表,根據佔資產淨值比降序排列),供投資者參考。
作者:許螣垚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