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儲能板塊開盤急速拉升,截至收盤,首航高科、國電南自、積成電子漲停;科泰電源漲超8%;珈偉新能、星雲股份、天合光能、億緯鋰能等股拉升上漲。
消息面上,國家能源局28日印發《新型儲能項目管理規範(暫行)》,提出新建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儲能項目,必須遵循全生命週期理念,建立電池一致性管理和溯源系統。此外,電網企業應公平無歧視為新型儲能項目提供電網接入服務。
此前《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達到30GW以上,實現至少10倍的增長。
對此,中關村儲能產業聯盟副秘書長李臻表示,隨著儲能產業的快速發展,對儲能項目進行規範管理非常必要。此次《管理規範》的出台,能夠解決儲能項目建設環節中的問題,進一步引導新型儲能安全、有序、健康發展,為儲能規模化發展保駕護航。
政策密集出台,儲能產業發展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中國正式提出了發展「雙碳」戰略目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在能源生產端發展以光伏、風電等為代表的清潔能源;二是在能源消費端發展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電氣化提效路線。
儲能作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一環,可以有效的減少棄光、棄風的現象,增加光風在電網中份額。目前,儲能技術主要分為機械儲能、電磁儲能、電化學儲等,其中機械儲能是目前最為成熟、成本最低、使用規模最大的儲能技術,電化學儲能是應用範圍最廣泛、發展潛力最大的儲能技術。
本次國家大力部署的「新型儲能」項目主要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電力為主要輸出形式的儲能技術,並對外提供服務的儲能項目。
李臻表示,相較此前的徵求意見稿,此次‘對外提供服務’的儲能項目這一限定條件,打破了現有儲能項目依據建設、使用的物理位置進行應用領域劃分的界限,創新性地提出根據儲能服務的邊界來進行管理的方式,為儲能提供了更靈活的發展空間,體現了能源局與時俱進、科學創新地管理思路。
此外,《管理規範》在並網運行方面提出了要求。比如,電網企業應公平無歧視為新型儲能項目提供電網接入服務。電網企業應按照積極服務、簡捷高效的原則,建立和完善新型儲能項目接網程序,向已經備案的新型儲能項目提供接網服務。
事實上,今年以來儲能產業密集出台了一係列的利好政策,正在推動商業模式日趨完善和產業鏈日臻成熟。
儲能站上萬億風口,產業鏈多點開花
政策支持下,儲能行業的應用場景正在不斷拓展,包括在新能源汽車、商業綜合體蓄電、光伏和風電新能源發電側、以及C端用戶等應用十分廣泛。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上半年,國内新增新型儲能裝機規模超過10GW,同比增長超600%。且裝機規模較大的項目數量達34個,是去年的8.5倍,輻射全國12個省份。
儲能行業風口正勁,一個萬億級市場或將開啓。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海生表示,儲能市場規模到2030年左右每年應該在5000億元以上,甚至到萬億元。
在萬億級市場規模孵化下,儲能產業鏈多點開花,不少巨頭亦加速佈局。
比如說儲能產業鏈中遊的儲能電池,其在儲能系統中的成本佔比約為6成,是價值量最大,技術並列最高的核心環節。目前,以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億緯鋰能等動力電池企業利用自身先發優勢迅速切入儲能市場。
7月29日,寧德時代正式發佈第一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已經達到了160Wh/kg,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
9月上旬,中國電池製造商億緯鋰能與美國普威能源公司簽署了為期兩年的協議,億緯鋰能將成為普威電池儲能系統項目的電池供應商。
除了電池製造商,儲能產業鏈上的其他環節也湧現出不少企業。
陽光電源作為全球光伏逆變器領先企業,在儲能市場上也表現不俗。2019年,陽光電源已經在中國儲能系統集成商排名中,位居第一。2020年,該公司發佈了1500V全場景儲能系統解決方案,成為當前平價上網壓力下,新能源+儲能實現規模化發展的關鍵支撐技術。
中泰證券表示,儲能在發電側、電網側、用戶側發揮削峰填谷的作用,考慮到電化學儲能地理位置限制小、建設週期短、成本持續下降等優勢,在多重政策驅動下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國金證券則建議關注逆變器、電池、系統集成相關公司,尤其是在新能源電端具備項目業績、客戶資源優勢的公司,囊括陽光電源、錦浪科技等。
文:虹小豆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