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上市15個月後,昔日「鉀肥之王」鹽湖股份(*ST鹽湖復牌後更名)歸來了!
今年以來鹽湖提鋰板塊異常火爆,年内漲幅近60%,鹽湖股份此時復出恰迎市場大風口,其股價的走向受到市場的高度關注。
2021年8月9日,鹽湖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股票自2021年8月10日起恢復上市。公告顯示,該股恢復上市首日的前收盤價為公司股票停牌前一日的收盤價,即8.84元/股。恢復上市首日不實行價格漲跌幅限制,次交易日起日漲跌幅限制為10%。
8月10日,鹽湖股份股價迅速衝高,最高一度漲逾388%,隨後因漲幅過大被臨時停牌。而在復盤之後,鹽湖股份股價持續回落,再一次被臨時停牌。截至收盤,股價為35.9元,漲幅達306.11%,盤中股價最高達43.9元,成交額約300億元,換手率14.46%,振幅約130%,總市值達1950億元。
資料顯示,在暫停上市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鹽湖股份股價報8.84元/股,總市值480.27億元。也就是說,鹽湖股份復牌首日股價是暫停上市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4倍,總市值暴增1469.7億元。
此前,中信建投證券、中國銀河證券均預計鹽湖股份復牌後市值約2000億元,中信證券估計公司總市值1800億元。現從首日復市數據來看,基本符合預期。
資料顯示,鹽湖股份成立於1958年,是新中國第一家鉀肥生產企業,曾被稱為「共和國鉀肥長子」,並坐擁察爾汗鹽湖的採礦權,其中氯化鉀探明儲量達5.4億噸,佔全國已探明資源儲量的50%以上。
此後,鹽湖股份開始在鹽湖鎂業和海納化工進行多元化的業務拓展,但因經營不善,導致了連續三年的虧損。2017年、2018年分别虧損41.6億元和34.5億元,2019年公司再度虧458.6億元,成為該年度A股「虧損王」。
2019年破產重整後,鹽湖股份剝離了金屬鎂業務等虧損業務,依託「鉀肥+碳酸鋰」兩大主業再起徵程。2020年,鹽湖股份成功實現扭虧為盈,營收140.16億元,淨利潤20.4億元。
進入2021年,鹽湖股份盈利能力進一步加強,今年上半年預計實現淨利潤20億元-22億元,同比增長44.69%-59.15%,相當於2020年全年利潤。
對於業績增長,鹽湖股份表示,主要是主營業務氯化鉀產銷穩定,子公司藍科鋰業2萬噸項目部分裝置已投入運行,碳酸鋰產量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受益於鋰電池需求持續升溫,近期鹽湖提鋰概念被炒得火熱,碳酸鋰價格更是一路飙升,已從年初4萬元/噸上漲至目前9.4萬元/噸。
資料顯示,全世界鋰儲量分佈均,主要集中在智利、澳大利亞、阿根廷三個國家,合計約佔世界鋰儲量的75%。根據測算,中國鋰鹽生產超過60%的鋰原料需要進口,對外依存度較高。
而鹽湖股份在鋰儲量資源優勢比較突出,目前擁有我國最大單體鹽湖——
察爾汗鹽湖鉀鎂鹽礦的採礦權,以及柴達木察爾汗鉀鎂鹽礦别勒灘礦區採礦權。
鹽湖股份表示,其在鋰業務領域已經形成了一整套集吸附提鋰、膜分離濃縮技術耦合為一體的工業化示範裝置。
從產能來看,當前,鹽湖股份現有1萬噸/年碳酸鋰產能;2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部分裝置已投料試車,2021年將全部投入運行,預計2021年底碳酸鋰年實際產能將超3萬噸。除此之外,鹽湖股份擁有濱湖比亞迪49.5%的股權,未來將建成3萬噸碳酸鋰產能。
目前碳酸鋰業務對鹽湖提鋰毛利的貢獻可以說微乎其微,但隨著鹽湖股份碳酸鋰產能的逐步釋放,碳酸鋰有望成為鹽湖股份未來業績的主要看點。
浙商證券預計,鹽湖股份2021-2023年歸母淨利潤為51.06億元、67.78億元、73.87億元,同比增長150.37%、32.74%、8.99%。
天風證券表示,當下市場對如何估值鹽湖股份存在嚴重分歧,相比短期對定價的博弈,更需關注長週期下鹽湖資源的再定位。
從今日鹽湖提鋰板塊來看,除鹽湖股份外,其餘個股均下跌。其中科達製造、盛新鋰能跌近10%,西藏礦業、藍曉科技、西藏城投跌超8%。
後續,關於鹽湖股份股價的走勢,我們將持續關注。
作者 瓶子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