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華社策劃專題《風口將至之國產疫苗》的企業篇中,「東北藥茅」長春高新(000661.SZ)是五家疫苗企業(智飛生物、康泰生物、康希諾、長春高新、華蘭生物)中唯一一家從房地產轉型切入生物醫藥領域並取得成功的醫藥公司,亦是五家疫苗企業中最早登陸資本市場的企業。
在過去28個春秋歲月中,長春高新通過直接融資方式,不斷收並購及重組整合生物制藥資產,實現醫藥產業為主、房地產業為輔的產業轉型,締造了千億市值神話。
值得注意的是,長春高新千億市值神話的背後,靠的不是疫苗,而是一劑「生長激素」。
目前,長春高新是一家以基因工程制藥、疫苗、中成藥和房地產開發為主業的企業,公司於1993年成立,於1996年12月1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雖說長春高新是生長激素和水痘疫苗兩大領域龍頭,但公司成立初期並非像其他醫藥公司一樣直接聚焦熟悉的醫藥細分領域,並逐步成長壯大起來。
長春高新前身主要是在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内從事產業園地產開發、基礎設施開發、高新技術產品生產及開發,以及物業管理和金融業務的產業發展公司。後經長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總公司獨家發起後並出資於1993年成立。
成立不久後,長春高新依託股東資源優勢,開始梳理重組業務結構,在房地產開發業務基礎上,將高新技術產品業務的開發圍繞在新型材料、生物技術、光機電一體化和汽車工程技術四大主導產業進行,並逐步形成以高新技術產品為核心業務。
經過三年多的發展,長春高新在生物制藥、熱縮材料生產領域合資創辦了2個企業,取得了較好的投資回報和社會效益。於1993年8月,被長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1996年12月18日,長春高新以「高新技術企業」身份登錄深交所,並獲得1.2億元的首發募集資金,成為東北地區最早的一批上市公司之一。
在資本加持之下,長春高新產業結構進一步聚焦,將醫藥產業視為重要發展方向,並開始加大在醫藥領域投入,1997年成立華康藥業和金賽藥業。其中,金賽藥業成為長春高新未來在生長激素領域呼風喚雨的重要籌碼,同時締造了千億市值神話。
1998年,長春生物推出生長激素粉針,並再度直接融資2.27億元,聚焦於生長激素領域;2005年,長春生物推出生長激素水針;2006年,長春生物成立百克生物,進軍疫苗行業,公司進入高速發展期,並形成了醫藥產業為主、房地產業為輔的產業格局。
在產業格局定位好之後,長春生物開始有意識加大在生長激素及疫苗兩大領域的研發投入。隨著研發投入加大,長春生物生物藥品線逐步豐富起來。2015年,長春生物推出長效生長激素藥物,隨後金賽藥業又推出重組人促卵泡素。
2016年,借著產品線資產不斷增厚,長春生物再度選擇配股,這次配股籌資是其自1993年以來最大一筆融資,亦是改變長春生物及百克生物未來三年在水痘疫苗領域命運的最重要一次融資。
2016年4月14日,長春高新以45.68元/股的價格進行配股,籌集總額達17.72億元。此次籌集資金主要用於百克生物疫苗生產基地I期項目新廠區建設工程,建設鼻噴減毒流感疫苗、新型狂犬疫苗、新型百白破聯合疫苗生產基地。
隨著項目逐步建成達產後,長春高新在疫苗領域取得高速增長,在水痘疫苗領域的市場地位不斷提升。
百克生物營收從2016年的3.46億元增至2019年的9.76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41.3%。其中,水痘疫苗是主要驅動力。2019年,水痘疫苗收入為9.47億元,約佔百克生物總收入的97%。按照批簽發計,百克生物是水痘減毒活疫苗市場份額佔據3成,位居第一位。
2020年,依託生物疫苗板塊高景氣及生物科技公司IPO火熱情緒,長春高新選擇分拆百克生物在科創板上市。
2019年,金賽藥業的生長激素產品在國内的市場佔有率高達79%,遠超安科生物、聯合賽爾、韓國LG生命科學、海濟生物等主要生長激素藥企。
為了將金賽藥業這塊「肥肉」牢牢握住自己手里,2019年12月10日,長春高新通過高位定增方式,籌集10億元收購金賽藥業29.5%股份,實現對後者的絕對控股,持股比例提升至99.5%。
不久之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國内全面推進新冠疫苗的項目臨床投入,不斷推行二級市場生物疫苗板塊估值及行業景氣度。在此背景之下,疊加在2020年中期業績、三季度業績及年度業績不斷利好的催化之下,長春高新股價迎來了大爆發,市值不斷突破1,000億、1,500億及2,000億等重要市值關口。
從基本面角度來看,驅動長春高新市值創新新高的關鍵,便是高速增長的業績。
長春高新營收從1997年的0.43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增至2020年的85.77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1.6%,淨利潤從1993年的0.05億元增至2020年33.0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7.2%。
截至2021年7月19日收盤,長春高新股價為411.9元/股,較1993年發行價8.8元/股,股價翻了46.8倍。
從主營業務角度來看,收入主要驅動力是制藥板塊,而非較早涉足的房地產業務。
截至2020年,長春高新制藥的營業收入為85.77億元,同比增長16.31%。其中,制藥板塊(即金賽藥業、百克生物、華康藥業三大平台)收入為78.18億元,同比增長22.11%,佔總收入比重為91.16%,而房地產板塊收入為7.45億元,同比下滑22%,佔總收入比重僅有8.69%。
在制藥板塊收入比重之中,金賽藥業是制藥板塊的主要輸出力,佔比收入最大,亦是是長春生物利潤的主要來源及受二級市場追捧的關鍵。
在制藥板塊中,金賽藥業營收為58.02億元,同比增長20.3%,收入約佔總收入比重的67.6%;百克生物營收為14.33億元,同比增長47.7%,收入約佔比總收入比重的16.7%;華康藥業收入為5.83億元,同比增速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收入約佔比總收入比重的6.8%。
淨利潤方面,金賽藥業2020年淨利潤為27.6億元,同比增長40%,約佔淨利潤總額的83.4%,而增速較快的百克生物2020年百克生物淨利潤為4.09億元,同比增長89.2%,約佔總淨利潤的12.4%。金賽藥業及百克生物對應淨利率分别47.6%,28.4%。
如此可見,百克生物雖然增速較快,但利潤佔比及利潤率方面金賽藥業才是長春生物的「利潤奶牛」。
金賽藥業能擁有如此之高的淨利率,要得益於金賽藥業在生長激素擁有粉針、水針和長效水針三種劑型的完備產品線,國内少有競爭對手與其抗衡,進而讓公司在生長激素領域一家獨大,導致產品出現暴利。據數據統計,近幾年,金賽藥業毛利率保持在92.5%,而百克生物的毛利率在88%左右。
一劑小小生長激素毛利率高達90以上%,堪比貴州茅台 。如此看來,「東北藥茅」果然名不虛傳。
從2021年一季度業績表現來看,長春高新靠生長激素催升的千億市值,有望因生長激素超預期表現而繼續延續。
2021年一季報,長春高新實現營收22.81億元,同比增長37.35%,歸母淨利潤8.75億元,同比增長61.21%。其中,2021年一季度金賽藥業實現營收18.43億元,同比增長49.7%,淨利潤8.78億元,同比增長70%。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