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一年,股票走勢不佳的寒武紀,近期面臨約250億元市值解禁壓力,考驗公司「股東天團」的意志。壓力不是來自一方面,在丢掉華為海思大客戶後,寒武紀的主營業務面臨新舊切換的調整壓力。
2021年公司步步為營,成立寒武紀行歌(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行歌科技」)準備進軍車載智能芯片領域。在一片全新的天地打拼,寒武紀的戰略虧損將何時畫上休止符?
寒武紀是顯生宙生命大爆發的時期,代表了新紀元的開始。以「寒武紀」命名的國產AI芯片龍頭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88256-SH,以下簡稱「公司」或「寒武紀」)希望用地質學上生命大爆發的時代來比喻人工智能的未來。
在中國經濟動能轉化的當下,憑借其超前的人工智能芯片佈局、天才創始人,以及頂流股東陣營,在成立短短5年内,寒武紀便迅速躍升為全球智能芯片領域知名企業,並成為科創板市值排名前十的企業。
不過眼下看,寒武紀的市場表現不容樂觀。2020年上市,寒武紀開盤價為250元/股,比64.39元發行價高出近300%。當日公司股價漲29%報274元,成交42.9億元,總市值達1096億元。
時隔整整一年,寒武紀股價表現不振,7月19日收盤報116.8元。
本周寒武紀還面臨解禁壓力。公司首次公開發行部分限售股12個月限售期已經屆滿,將於7月20日起上市流通。
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數量共計約2.07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 51.81%,按照7月18日收盤價計算,解禁市值約為250億元,涉及3名戰略配售股東和29名限售股股東。
寒武紀上市前夜,戰略配售參與者有聯想北京、美的控股、OPPO移動,分别獲配8000萬元、2億元、1億元,中信證券投資有限公司作為保薦機構相關子公司參與跟投。
本次限售股流動,聯想北京(持有限售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0.31%,以下同)、美的控股(0.78%)、OPPO移動(0.39%)的限售股均已經解禁。
此外,29名限售股股東中,還有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科大訊飛、北京中科算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
一直以來,寒武紀的股東「天團」是同行業和投資者津津樂道的話題。AI智能芯片領域新入局者,都將面臨一個拷問,你的投資人能和寒武紀比嗎?
話又說回來了,解禁不一定面臨減持。寒武紀的股東「天團」各個財大氣粗,押寶剛剛創立的寒武紀,即是看中了寒武紀創始人團隊技術背景,更是押寶人工智能黃金賽道。當下是人工智能蓄力期,對於這些股東來說,靜待市場爆發需要一場持久戰。
中國不缺芯片設計廠商,華為海思、紫光展銳、韋爾股份(韋爾+豪威+思比科)等國内芯片設計企業各個身懷絕技。
但人工智能的興起和CPU、GPU對智能算法處理的局限性,讓市場對處理器芯片提出新的設計架構要求,為寒武紀等新AI芯片設計企業獲得與老牌芯片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提供機會。
寒武紀是一家非常年輕的芯片設計公司,採用Fabless模式經營,由陳天石和陳雲霁兩兄弟聯合創辦於2016年,主要為AI場景提供底層基礎和算力支持。
成立以來,公司先後推出應用於華為手機的寒武紀1A、寒武紀1H等係列芯片,應用於浪潮、聯想等多家服務器廠商產品中的基於思元100和思元270芯片的雲端智能加速卡係列產品。
從營收結構看,公司主營三大業務分别是終端智能處理器IP、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和智能計算集群係統,分别涉及手機、服務器和物聯網產業。
2018年,終端智能處理器IP貢獻了寒武紀99.69%的收入,約1.17億元。2019年,「大客戶」華為手機採用自研芯片麒麟810,寒武紀客戶集中風險爆發,終端智能處理器IP收入直線跌至6877萬元。
好在公司適時推出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以及智能計算集群係統,並迅速實現技術產業化輸出,挽救了2019年營收。
公司2020年業績顯示,終端智能處理器IP業務收入繼續下滑至0.12億元;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業務取得小幅增長;智能計算集群係統則取得10%增長,成為新的營收擔當。
在主營業務出現較大調整、規模尚未壯大之際,寒武紀又迫不及待尋找新的AI應用場景。
寒武紀於2021年年初成立全資子公司行歌科技,現擬增加注冊資本1.7億元並引入寧德時代、蔚來汽車、上汽、南京國資等投資者。
此舉意味著寒武紀逐漸切入車載智能芯片領域。公司將加速組建車載智能芯片研發和產品化團隊,開拓車載智能芯片相關業務。
和寒武紀的步調一致,早在今年年初,比亞迪等車企就參與AI芯片地平線的相關融資。
在這個芯片供應緊張的特殊時期,芯片設計企業牽手車企,是一種雙赢行為。一方面芯片企業既能獲得資金保障,保證企業正常運營,另一方面,車企也能保障芯片產業供應鏈安全,以及對智能化汽車芯片進行戰略佈局。
不過目前行歌科技尚無產品,寒武紀如何打赢這場時間和金錢加持的技術戰爭尚未可知,但入場卻需要面對一場技術攻堅戰。
從技術層面看,智能駕駛係統的核心是芯片,但又並非一顆車載智能駕駛芯片就能撐起來,更在於「雲邊端車」四位一體的聯動效應。
這就要求芯片體係需要相互兼容,雲邊端之間不能存在開發壁壘,只有基於統一的軟件生態,才能充分調動「雲邊端車」之間的聯動。
所以做智能汽車芯片也並非一蹴而就的,對行業參與者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和前期投入。
不過在投資者調研中,寒武紀曾表示,作為人工智能芯片的龍頭企業,寒武紀是極少數有能力、有潛力構建「雲邊端車」統一智能生態的廠商,不會缺席這樣一個重要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華泰證券認為,寒武紀依靠此次佈局進入此前未涉獵汽車市場,補全了產品在應用場景的短板,向英偉達等全球頭部企業看齊。預計公司21-23年EPS為-2.32/-2.36/-2.00元,目標價為158.33 元,給予「買入」評級。
雖然在芯片的緊缺之年,像寒武紀這樣的企業成為車企爭相聯姻的對象,但也要看到,芯片制造環節的短板是國内芯片產業的痛心現狀。
寒武紀是一家典型的Fabless模式經營企業,只有上遊芯片設計,芯片生產需要找晶圓廠代工。
以往公司晶圓主要向台積電採購;芯片IP及EDA工具主要向Cadence、Synopsys和ARM等採購;封裝測試服務主要向日月光、Amkor和長電科技採購,採購相對集中。
由於集成電路領域專業化分工程度及技術門檻較高,部分供應商的產品具有稀缺性和獨佔性,如不能與其保持合作關係,公司短時間内將難以低成本尋找新的供應商。
尤其是全球化營商環境風險叠生,寒武紀的供應商又是全球化企業,隨時都會發生讓供應商產能受限、或合作關係緊張等不可抗力,將對寒武紀的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寒武紀的業績虧損仍是公司投資新的AI應用場景時需要考量的問題。Wind數據顯示,2018-2020年,公司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别約為-1.72億元、-3.77億元、-6.59億元。
若公司經營活動無法正常「造血」,寒武紀未來發展大抵也只能繼續依靠外部融資,非常考驗股東和投資者的意志。
一旦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或是寒武紀自身業務、客戶、供應商風險點爆發,將對公司可持續經營造成不利。
撰稿:砍柴人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