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改革開放進入第十一年的中國氣氛有點微妙。這一年的12月2日,時任上海市市長、市委書記朱镕基召開市委常委員擴大會議,專門研究金融問題。
參加擴大會議的除了上海市的市委常委之外,還特邀了諸多銀行行長和學者。這些人共聚一堂,研究的是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是否要引進外資,至於第二件事,則是是否要辦證券交易所。
會上,時任交通銀行董事長李詳瑞發言表示,現在建立上海證券交易所是政治利益大於經濟利益,長遠利益大於眼前利益,社會效益大於經濟效益。
第二年4月18日,國務院在上海宣佈浦東開發開放。十二日之後,上海市政府對外宣佈浦東開發開發的十大政策和措施。其中一條就是建立上海證券交易所。5月份,上海外國投資委、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北京聯辦聯合在上海召開證券市場國際研討會,在一眾外賓參會情況下,會上再一次宣佈上海將建立證券交易所。消息公佈後,全場「轟」地響起來。
一位摩根士丹利的代表興奮地表示,在西方人眼里,交易所是資本主義的最高組織形式,你們連這個都搞,說明中國還在改革開放。
1990年12月19日上午11點整,上海黃浦路口的浦江飯店孔雀廳内傳出一聲響亮的銅鑼聲,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交易。
歐式裝修風格的交易所大廳内,掛著一塊上海證券交易所行情動態的顯示牌,上面只有八只股票,分别是延中實業、真空電子、飛樂音響、愛使電子、申華電工、飛樂股份、豫園商城、浙江鳳凰。
新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證券交易所。滬市最初的八只股票亦被稱為「老八股」。
「老八股」中幾家公司實際上早在上交所建立之前就已經發行了自己的股票。
1984年11月,上海飛樂音響公司成立。公司當時向社會發行了1萬股每股面值50元的股票,成為上海第一家股份制企業。四個月之後的1985年1月,上海延中實業有限公司也發行了6000股每股面值50元的股票。但是由於沒有交易櫃台,這些股票一直無法交易。
直到1986年9月,中國第一個股票交易櫃台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證券業務部正式開,飛樂音響和延中實業兩家公司的股票才有了交易的渠道。營業部開業當日,飛樂音響兩小時内賣出700股股票,延中實業也售出840股股票。
1990年12月,上交所成立,老八股上市,中國股民有了更多股票投資標的選擇。在上交所開業之初,老八股總市值不過區區2.1億元。
上交所開業之後,一時間個人投資者蜂擁而入,將老八股股價推至常人難以企及的高位。1990年年底,上交所的個人投資者只有3萬人。到1992年底,交易所的個人投資者數量已經增至近130萬人。上百萬的投資者面對寥寥可數的投資標的,讓早期老八股被炒出了高價,成為中國股市最早版本的擊鼓傳花遊戲。
飛樂股份90年底在上交所的上市發行價323.5元,到92年1月10日公司股價衝上1007.4元,成為市場第一只千元股。當年5月25日,飛樂股份盤中價漲至3550元,創A股最高股價紀錄。
同年4月14日,真空電子股價也突破千元達到1030.10元。在5月份,公司股價最高也曾衝上2587.5元的高位。
在1990年年底至2001年6月17日的十一年内,按股價漲幅排行前四位均是上交所最初的「老八股」,分别是ST遊久、飛樂音響、申華控股以及ST方科。
然而時至今日,這四只「老八股」作為最早的一批中國股市歷史見證者,市值均在百億以下。「大牛股」成色蕩然無存。
A股首只千元股飛樂股份在2014年發生重大重組,從事安防產品製造的中安消借殼上市。在重組中,中安消由於信披違規被ST,自此更名為ST中安。截至6月17日,ST中安市值不過26億元,股價只有2.03元。
與飛樂股份一同股價在92年衝破千元的真空電子之後亦多次經歷重組,公司名稱先後更改為廣電電子、儀電電子以及現在的名稱雲賽智聯等。
截至最新,雲賽智聯總市值為81億元,股價5.95元,公司主業已變成物聯網技術研發與系統集成、雲計算技術研發與系統集成及大數據技術研發與系統集成。
A股前十一年股價漲幅榜排行第一的愛使股份你在2014年11月被遊久遊戲借殼上市,主業從煤炭變為遊戲,後來因為連續虧損被冠上ST,最新市值已不到16億元。
老八股中至今依然堅挺的似乎只有獲得復星入股的豫園股份。2018年,復星集團與豫園股份完成重組,持有公司70%比例。納入復星係後,豫園股份截至6月17日的總市值為500億元,公司是老八股中少有的還是從前那個少年,依然還能從事過去文旅商業業務(除此外還有文化餐飲、食品飲料、國潮腕表等)的標的。
A股前十年,老八股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早已不復當年之勇。
2001年年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琏在《經濟半小時》節目中接受訪問時,稱當時的A股市場就像一個「賭場」,而且還是一個「很不規範的賭場」。他表示即使在賭場里面也是有規矩的,例如不能看别人手里的牌,但是在A股市場里「有些人卻可以看到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詐騙」。
吳敬琏將當時的A股市場描述為「坐莊、炒作、操縱股價登峰造極」。
如果我們事後諸葛地再來回顧二十一世紀A股的頭十年的話,可以發現相比起九十年代的老八股群魔亂舞,00年代里最標青的股票都是那個的年代在商業市場異軍突起、叱咤一時的公司。
這里面,有01年才上市、初出茅廬的日後A股股王茅台,還有同屬白酒行業的泸州老窖。還有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兩家主要從事工程器械製造的國企,水泥行業的海螺水泥。
三只基建股股價大漲其實都是發生在2008年年底。這一年9月爆發了國際金融危機,中國經濟增速回落,出口甚至出現負增長。為應對危機,中國政府在11月推出進一步擴大内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該等措施在2010年底涉及的投資金額達到4萬億元。
在「四萬億計劃」的刺激下,三一重工和中聯重工雙雙實現了業績和股價(估值)戴維斯雙擊。兩公司營收在2008年第四季開始一個季度一個台階,股價也是從此扶搖直上。
那幾年的金融危機,其實還對當時還微不足道的京東造成衝擊。還開著實體店賣電器的東哥在這段時間里愁得一夜白了頭,終於決定轉型線上零售。
這個時候,中國家店零售之爭主角還是國美和蘇寧。在二十一世紀的前十年,2004年才上市的蘇寧易購股價漲幅高達30倍,是那個年代當之無愧的大牛股。公司十年内股價漲幅甚至還高於後來的「股王」貴州茅台。
歷史從來不可預測。如果你可以在現在穿越回2008年,告訴張近東老板,他的死對頭黃光裕將會入獄,而蘇寧將會在市場競爭中敗給一家名叫「京東」的線上家店零售商,而且在十三年之後張老板還會因為債務問題不得不放棄對蘇寧易購的控制權——張老板很可能會覺得你精神有問題。
所以某種程度上,「大牛股」的出現很難具體預測,時勢造英雄,先有時勢,後有英雄。
二十一世紀的頭十年内,在董小姐經歷了九十年代從單親媽媽到格力王牌銷售員,再出任格力電器經營部部長的蛻變之後,她的格力電器也終於熬出了頭。1995年至2005年,格力的空調連續11年在產量、銷售收入和市場佔有率佔據行業全國首位。
在這段期間,格力電器的股價累計增長了14倍。2007年,董明珠如願出任格力電器總裁,2009年,董小姐入選英國《金融時報》評選全球50大女性CEO。這時候的董小姐和朱江洪還未生間隙,朱董配的格力電器正蒸蒸日上。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之後,A股的大牛股便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大洗牌。這個十年屬於世紀的朝陽行業——生物醫療,泰格醫療、泰康生物和通策醫療、愛爾眼科、歐普康視、智飛生物悉數入選A股股價累計漲幅前二十位。
除了生物醫療之外,漲幅位居前列的還有各種過去十年景氣行業的「茅」,例如光伏行業的隆基股份、「鋰茅」億緯鋰能、「豬茅」牧原股份、「中藥茅」片仔癀、「免稅茅」中國中免、「互聯網券商茅」東方財富以及半導體的韋爾股份。
二十一世紀前十年的A股市場漲跌與公司基本面直接相關,後十年的市場投資風向已變成投資未來為主,諸如中國中免、隆基股份及泰格醫藥的滾動市盈率都已經在40倍以上。
相比之下,前十年領風騷的格力最新市盈率只有13倍,三一重工只有12倍。
時代在變,大牛股也在變。
在一直變化的A股市場環境中,誰又是YYDS(永遠的神)呢?
A股三十一年歷史,誰能穿越牛熊,不論市場環境好壞,一直可以永遠相信呢?
答案就是白酒。
三十一年間按股價漲跌幅排行,前二十大上市公司中白酒股分别有泸州老窖、貴州茅台、山西汾酒、五糧液以及舍得酒業。
根據Wind統計數據,白酒行業產量在2005年開始快速增長,所對應的是居民收入水平持續上升以及政商活動的增加。但在2012年,國家出台政策限制三公消費之後,白酒產能過剩、庫存積壓問題突出,終於行業產量在2016年見頂並開始回落。
但行業產量的見頂卻並沒有影響高端白酒市場佔有率的提升。據歐瑞數據統計,按銷量統計2014年高端白酒銷售佔比為4.84%,2019年增長3.81個百分點至8.65%。然而按銷售額統計,2014年高端白酒市佔率為52.99%,五年之後佔有率上升至58.77%,增加5.78個百分點。
高端白酒銷售額佔比增速高於銷量增速,說明在五年中其消費單價同樣在上升。
而在高端白酒之間,品牌力越高,就能獲得更大的溢價空間。2001年飛天茅台出廠價僅僅只有218元,2011年已經上漲到619元,2021已經漲到969元,加上經銷商、直營點的渠道收入,最終商店零售價已高達2468元,依然一瓶難求。
中國消費者近二十年消費升級,在高端白酒身上體驗得淋漓儘致。大眾對高端白酒的長期穩定需求是支撐白酒股成為A股YYDS的最主要因素。
除了白酒之外,A股歷史上的大牛股還包括伊利股份、萬科、格力電器、恒瑞醫藥、福耀玻璃等。這些大牛股均是行業的龍頭,與白酒股不同的是,它們背靠的行業有些已經歷黃金發展期,進入下坡期,下個十年在增幅上可能會掉隊。
A股三十一年歷史見證了中國證券交易市場從無到有。以十年為一個統計周期,A股不同的時期大牛股有不同特徵,但都帶有鮮明的時代特點。用雷軍的話來說,那叫「順勢而為」。
90年代的大牛股是群魔亂舞,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是四萬億帶動的大基建、張老板高光時刻的蘇寧易購以及董小姐的格力電器,第二個十年則是生物醫療新時代。
整個三十一年歷史中,能穿越所有經濟周期成為真正的大牛股的,似乎只有YYDS白酒股。
下一個十年的大牛股會是誰呢?是山無棱、天地合、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與君絕的(高端)白酒,還是屬於下個十年的景氣行業龍頭股?
歷史告訴我們,不要輕易去預測未來。但從一般性規律來看,所謂的大牛股,不過是乘著歷史的巨浪,踏浪而起的赢家而已。
作者:燕十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