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在各行业都经营惨淡的时候,医疗器械板块成为一枝独秀。
以微创医疗(00853-HK)为例,其股价在二级交易市场屡创新高,近五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四成。截至3月2日,微创医疗最新股价为13.52港元/股,涨23.81%,换手率为2.13%,最新市值233.3亿港元。
在这个寒冬期,市场的交易热情俨然吸引来了人们对微创医疗的关注。
通常,医疗器械作为临床医学的必备品,在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或治疗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样在资本市场,医疗器械也极具投资价值。不过这种情况在欧美等国家更为典型,而在我国,医疗器械仍发展较慢,较为知名的龙头企业以迈瑞医疗(300760-CN)为著。
因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我国的医疗器械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小、散、乱是这一领域呈现出来的典型特点。
以个企来说,如果迈瑞医疗走在行业前端的话,微创医疗恐怕距离其还有点儿距离。
自1998年成立以来,微创医疗深耕医疗产品制造及销售业务,业务覆盖心血管介入及结构性心脏病医疗、心脏节律管理及电生理医疗、骨科植入与修复、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及脑科学、糖尿病及内分泌管理、泌尿及妇科疾病、外科手术、医疗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等领域。
财务数据显示,2016-2018年微创医疗分别实现营收27.05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29.02亿元、45.95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09.61亿元、1.23亿元、1.64亿元。对比迈瑞医疗来看,微创医疗每年的营收仅为其三分之一,而净利则仅占三十分之一。
随业绩每年在保持增长态势,因体量较小,微创医疗近些年也开始步入不断的整合并购阶段,增加骨科和CRM业务的占比。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两项业务的表现并不太理想,甚至出现了亏损。加之,近几年公司的研发费用还在短时间出现了激增。数据显示,微创医疗的研发费用从2017年的3.80亿元大幅增至7.19亿元。
这样来看,微创医疗的压力似乎不小。
疫情的爆发或能为微创医疗带来新的生机。
因疫情需要,目前医疗物资的缺口仍很大,伴随诊断试剂盒的快速审批、防护医用品的出口转内销、ECMO 技术的临床应用,医疗器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中的重要性显现,市场需求的增长为医疗器械企业的业务发展带来了很大盈利空间。
此外,政府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再次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及融资环境,两项因素叠加让不少医疗器械企业发现不少新契机,并在短时间内出现了企业新增数量大幅增长的盛况。
新世纪评级研报显示,截至2月10日,新增医疗器械企业数量超过2万家,产品产能扩苏扩张,未来医疗器械市场竞争或将进一步加速。
但同时,本次疫情暴露了我国医疗器械供应能力及研发水平在突发情况下的短缺问题。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2月12日发布的数据,1月24日至2月11日,全国海关共验放进口疫情防控医疗物资8.7亿件,主要包括口罩7.3亿只、防护服741万件、护目镜154万副、消毒物品153万件、其他医疗器械134万件等,价值合计28.4亿元。
未来,医疗物资储备将更加重视,政府对医疗器械的投资支持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加上民众健康意识加强,短期内医疗器械的需求或将继续维持高位。
不过,仍需关注疫情后期部分医疗器械产品的库存消化问题。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