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2月中旬,企業復工復產迹象慢慢活躍起來。
不過,從目前企業復工的程度來看,除了第二產業、醫療、交通運輸業等走在一線的行業外,企業的復工率仍處在低位。
電影《人在囧途》里,就有一段關於我國春運現象的經典橋段,擁擠的人群、大包小包的行李、嘈雜的聲音......直接映射了春節高峰期的人流之大。
回溯歷史的春運客流量,中信建投證券研報顯示,抛開2015年統計口徑的變化,2015年以後中國的春運總客流量基本保持在29.8億的規模,已遇到天花板瓶頸。
究其原因,春運客流的規模大小與中國的勞動力人口及流動人口的數量近乎呈正比關係。
根據UNCTAD數據顯示,中國總勞動力人口規模在2018年達到8.26億人峰值後開始下滑。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16週歲至59週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89640萬人,自 2015年下滑1450 萬人。
與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相一致的是,我國流動人口也出現同步下滑。2019 年中國流動人口規模在2.36億人,自2015年下滑1100萬人。
進入2020庚子鼠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春運期的客流量再次大幅下滑。
據統計,在1月10日至2月18日的春運40天,全國鐵路共發送旅客2.1億人次,同比減少1.96億人次,下降48.3%。其中節後春運25天(1月25日至2月18日),全國鐵路共發送旅客4248萬人次,同比減少2.2億人次,下降83.9%。
按照行程劃分,春運開始至春節假期結束日均發送旅客在5704萬人,較前15日下滑24%;春節假期結束後日均發送旅客在1202萬人,較前15日下滑84%,返程的人數要遠遠少於回程的人數。
冰冷的數據背後,反映的其實是疫情下全國企業復工的情況。
前段時間,為更好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各省市相繼將復工時間定格在「2月9日」前後。
於是從9號開始,回家過年的人陸陸續續返回原工作地等待就位復工。從各區域的復工速度來看,京津冀率先走在最前面,其後為珠三角區域,再最後為長三角領域,疫情高發區湖北省各企業的復工日則遙遙無期。
可以想到的是,區域的復工速度與當地疫情的嚴重程度及當地流動人口的所佔比例息息相關。
以疫情的嚴重程度計,地處地理版圖核心位置的湖北無疑是災難現場。
截至2月20日,全國累計確診74677例,其中湖北累計確診62031例,呈直線上升趨勢,但從增速來看,已明顯放緩下來。
在人口流量方面,湖北省在2010年流動人口排在全國11位,規模在925萬,佔全國流動人口總量為3.5%;2018年湖北省流動人口數量排在全國第7位,規模達1230萬,佔全國流動人口總量的4.3%。
以疫情期的嚴重程度疊加當地的人口流量,湖北地區啓動復工要比其他區域難上加難。
另一個在人口流量上,作為人口主要輸入區的北上廣位列第一梯隊城市。
根據2018年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中國各省流動人口數據,排在前五名的分别是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四川省、山東省,約佔全國流動人口的40%。從流入強度來看,上海、北京流動人口佔常住人口的比重超過50%,廣東、浙江、福建超過30%。
由於人口流動,復工速度較慢的省份也會制約流動人口流向省份的復工節奏。中信建投證券統計了中國主要城市群的人口來源地,以此來看主要城市群的復工節奏。
京津冀區域中,河南、山東、黑龍江、安徽、山西是主要來源地,分别佔比 17.7%、17.4%、10.5%、8.1%、5.5%,共計佔比59%,其中,河南、黑龍江、安徽佔比 36.3%,而這三個省份的復工速度較慢,京津冀的復工節奏將會受到較大影響。
珠三角區域中湖南、廣西、四川、湖北、江西是主要來源地,分别佔比22.2%、20.64%、10.65%、10%、8%,共計佔比約74%,其中湖北、湖南、江西均為疫情嚴重區,共計佔比38.3% ,因此珠三角的復工速度將會受到較為嚴重影響。
長三角區域中安徽、河南、江西、四川、貴州為主要來源地,分别佔比31.1%、13.4%、9%、8.7%、6.3%,共計佔比 68.4%,其中安徽、河南、江西佔比53.3%,長三角的復工速度面臨較大壓力,復工速度不容樂觀。
由此,中信建投證券認為從主要城市群的復工節奏來看,京津冀要快於珠三角快於長三角。
在經濟發展和人身安全的雙向矛盾下,如何確保復工率?如何在復工的前提下將疫情控制在低位?
我們可以發現的是,在春節密密麻麻的流動人潮中,人流分支大概延伸為旅遊流、學生流、務工流、探親流、差旅遊,朝不同方向流向全國各地。
按以往以上人流回程的時間點來看,最先湧入春運的人群為學生,其寒假放假時間一般要早於其他;其次是務工流、探親流,流動時間多接近於春節前幾天;而旅遊流和差旅遊則根據個人具體需求時間不定,時間踩點上存在交叉。
返程方面,人流湧動的時間點則與回程相反。因工作需求,最先啓程的為務工流,學生流為最末,返程高峰出現在正月十五附近。
根據交通運輸部的指示,為更好配合疫情工作,將鐵路、公路、水路的交通工具上座率控制在50%以下,據中信建投證券研報披露,當前回流的人數只有27.6%,平均的客運量水平也僅為同期的16%左右。
春運客流峰值減少、春運周期跨度拉長,將是未來返程客流的一大特點。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制約返工進度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一是人員當地的流動管理政策(核心是區域疫情狀況);二是交通方式的管理政策(核心是區域疫情狀況);三是目的地的流動管理政策;四是目前防護裝備的供給狀態;五是人們對疫情的恐慌。
未來一段時間,農民工返崗和學生返校將是人流的主要群體。
其預計2月底前客流以農民工返崗流為主。綜合判斷,農民工返程客運量約為 3億人次,到目前已經返程約8000萬人次,到2月底將要返程約1.2億人,3月以後返程約1億多人次。
假定目前所有的客運量均為務工流,要讓剩餘2.2億農民工返工的時間仍需要20天,那麽預計在3月上旬農民工完全回到工作地。
同時,學生返程時間將根據開學時間確定,預測待返校的學生客運量約為1億人次。
從復工節奏來看,中信建投證券進一步指出,若以2月10日以後返工人流的平均速度即每天1230萬人次作估算,完全復工所需天數需要74天,至少過23天之後復工率可以達到50%,34天後復工率達到60%,44天後復工率達到70%。
若假定在目前返工速度上進行敏感性測算,速度每提高10%,完全復工所需天數減少6-7天。如果在未來30天全面復工,返工速度必須在現有返程速度提升100%以上。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